引 言
2025年09月26日
引 言
冯叔鸾于民初活跃于上海报刊界,以丰富、独到的戏剧批评理论,成为报刊剧评的领军人物,对近代戏剧理论批评的贡献令人瞩目。他幼居北京,名远翔,字叔鸾,室名啸虹轩,河北涿县人,幼时常跟随哥哥冯小隐出入戏园,痴迷京剧。1912年秋来到上海,曾演新剧,为春柳社社员。1914年春任《大共和日报》主笔,编辑《图画剧报》,创办《俳优杂志》,遂专写剧论,把姓氏“冯”拆开,以笔名“马二先生”发表剧评文章。其剧评散见于《游戏杂志》、《神州日报》、《亚细亚日报》、《时事新报》、《中华新报》等报刊。后曾任《晶报》、《大报》主笔,1936年任《大公报》副刊“大众俱乐部”主编。其著作除剧评集《啸虹轩剧谈》外,还有《孽海红筹》等通俗小说,有《叔鸾小说集》出版。民初,冯叔鸾是上海鼎鼎大名的剧评家,“上海社会中,无论识或不识,殆莫不知有马二先生其人云”[1]。
冯叔鸾的剧评内容丰富、见解独到,一时影响很大。周剑云在《剧坛怀旧录》中曾评价:“马二先生对新剧最具进步的见解”。张肖伧《倩倩室剧话》评到“近时论剧文学”时称之为“见解独胜者谓马二先生……不失为南人研究戏曲之导师”。冯叔鸾之兄冯小隐也蜚声民初剧评界,尤其对京剧名家“谭鑫培”、“杨小楼”有精深细致的研究。
在近代报刊剧评作者中,冯叔鸾在剧评数量上是佼佼者。除了他本人主编的《图画剧报》、《俳优杂志》中有巨量剧评外,在其他诸如《新剧杂志》、《剧场月报》、《大共和日报》、《神州日报》、《中华新报》、《时事新报》、《新世界》、《小京报》、《亚细亚日报》、《晶报》等南北报刊中,都有他大量的剧评散作。他的评剧内容庞杂,涉及到论戏剧性质、新旧剧分析、论戏剧改良、论评剧、论表演和演员等,还有一些关于戏剧前途、伶人修养、剧场、票界及对当时上演剧目的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