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剖生理

一、解剖生理

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纤维性器官,形似倒置的、前后稍扁的圆锥体,周围裹以心包,斜位于胸腔中纵隔内。心的大小约与本人握拳相似。国人成年男性正常心脏重284±50g,女性258±49g,但心脏重可因年龄、身高、体重和体力活动等因素不同而有差异,一般认为超过350g者多属异常。心脏内部被房间隔和室间隔分为互不相通的左、右两半,每半又分为心房和心室,故心脏有4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同侧心房和心室借房室口相通。心房接受静脉,心室发出动脉。在房室口和动脉口处均有瓣膜,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为三尖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为肺动脉瓣,肺静脉与左心房之间为肺静脉瓣,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为二尖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为主动脉瓣。血液流动方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三尖瓣→右心室→肺动脉瓣→肺动脉→肺→肺静脉→肺静脉瓣→左心房→二尖瓣→左心室→主动脉瓣→主动脉,由于心脏瓣膜存在,可顺流而开启,逆流而关闭,保证血液定向流动。心脏不断地做节律收缩运动,使血液由上、下腔静脉回流到右心房、右心室,通过肺动脉进入肺,在肺内进行血气交换,含氧的血通过肺动脉回流到左心房、左心室,由主动脉流出到全身的器官和组织。

心肌细胞按形态和功能可分为普通心肌细胞和心脏传导系统。心脏传导系统位于心壁内,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它们形成一些结或束,其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动,维持心收缩的正常节律,使心房和心室肌的收缩互相协调。心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和Purkinje网。

窦房结:是心的正常起搏点,窦房结多呈长梭形(或半月形),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界沟上1/3的心外膜上,从心外膜表面用肉眼不易辨认,结的长轴与界沟基本平行。

结间束:窦房结是心的起搏点,窦房结产生的冲动经何途径传至左、右心房和房室结,长期以来一直无定论。外国有学者提出窦房结和房室结之间有结间束相连,左、右心房之间亦有房间束连接,但迄今尚无充分的形态学证据,但从功能的角度来看,仍应对结间束的概念有所了解。

房室结区:又称房室交界区,是心传导系在心房与心室互相连接部位的特化心肌结构,位于房室隔内,其范围基本与房室隔右面的koch三角一致。它由3部分组成:房室结的心房扩展部(结间束的终末部)以及房室束(His)的近侧部(穿部和未分叉部)。

房室束:又称His束,起自房室结前端,穿中心纤维体,继而行于室间隔肌性部与中心纤维体之间,向前下行于室间隔膜部的后下缘,同时左束支有纤维陆续从主干发出,最后分为右束支和左束支。

Purkinje纤维网:左、右束支的分支在心内膜下交织成心内膜下Purkinje纤维网,主要分布在室间隔中下部心尖,乳头肌的下部和游离室壁的下部,室间隔上部、动脉口和房室口附近则分布稀少或没有。心内膜下网的纤维发出纤维分支以直角或钝角进入心室壁内构成心肌内Purkinje纤维网,最后与收缩心肌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