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尿道狭窄

十二、尿道狭窄

(一)尿道狭窄概述

尿道狭窄是指因交通事故造成尿道断裂或破裂后遗尿道瘢痕性狭窄。尿道狭窄影响排尿功能,严重者可致肾脏功能不全。

尿道狭窄的治疗方法:

1.尿道扩张

尿道扩张在治疗狭窄中有一定作用,对于仅侵及上皮或浅表海绵体的纤维化有治疗作用。常以18F探子开始扩张,逐渐增大号码,直到有阻力为止。每周1次,每次增加1~2个号,直到24F,然后延长扩尿道间隔时间至6~12个月1次,可认为治疗成功,狭窄可由于扩张而变软。

2.腔内手术

腔内手术是指内镜下尿道内冷刀及内镜下尿道内切开手术,对瘢痕严重者再辅以电刀、激光等手术治疗。使尿道狭窄和闭锁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是治疗尿道狭窄的首选疗法。其主要优点是安全、方便、可重复、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且适应证广泛,适用于各型尿道狭窄,尤适于后尿道狭窄或曾经开放手术而再次开放手术有困难者。

3.尿道成形术

又称为经耻骨后尿道吻合术,优点是显露良好,能在直视下切除瘢痕及吻合尿道,故特别适用于既往多次手术失败、会阴瘢痕严重、后尿道狭窄较长的病例。

(二)《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附录B

B.31 尿道狭窄分度

B.31.1 尿道重度狭窄

a)临床表现为尿不成线、滴沥,伴有尿急、尿不尽或者遗尿等症状;

b)尿道造影检查显示尿道明显狭窄,狭窄部位尿道内径小于正常管径的1/3;

c)超声检查示膀胱残余尿阳性;

d)尿流动力学检查示严重排尿功能障碍;

e)经常行尿道扩张效果不佳,有尿道成形术适应证。

B.31.2 尿道轻度狭窄

a)临床表现为尿流变细、尿不尽等;

b)尿道造影检查示尿道狭窄,狭窄部位尿道内径小于正常管径的2/3;

c)超声检查示膀胱残余尿阳性;

d)尿流动力学检查示排尿功能障碍;

e)有尿道扩张治疗适应证。

注:尿道狭窄应以尿道造影等客观检查为主,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评判。

【伤残等级评定要点】

1.有尿道损伤史,如尿道断裂可行尿道会师术。要有病历资料证实,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手术记录等。

2.尿道损伤后出现尿道狭窄的临床症状,并经X线造影确诊尿道狭窄。

3.B超检查:示膀胱残余尿阳性。

4.尿流动力学检查:示排尿功能障碍。

5.已行定期尿道扩张治疗。

6.尿道狭窄分度按照《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附录B.31确定。

7.尿道狭窄分度是依据手术治疗后尿道狭窄的程度评定伤残等级,如尿道狭窄经治疗达不到《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附录B.31 “尿道狭窄(轻度)”所规定的条件,就不构成伤残等级。

8.如果因尿道狭窄造成永久性肾功能障碍,以尿道狭窄和肾功能障碍分别评定伤残等级。

9.鉴定时机:伤后150日。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