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剖生理

一、解剖生理

(一)直肠

直肠是消化管位于盆腔下部的一段,全长10cm~14cm。直肠在第3骶椎前方起自乙状结肠,沿骶、尾骨前面下行,穿过盆膈移行于肛管。直肠并不直,在矢状面上形成两个弯曲:直肠骶曲凸向后,与骶骨盆面弯曲一致,距肛门7cm~9cm;直肠会阴曲绕过尾骨尖凸向前,距肛门3cm~5cm。在冠状面上也有3个凸向侧方的弯曲,但不恒定,一般中间较大的一个凸向左侧,上、下两个凸向右侧。

直肠有排便、吸收和分泌功能。可吸收少量的水、盐、葡萄糖和一部分药物;也能分泌黏液以利排便。平时直肠内基本无粪便,肛管呈关闭状态。

(二)肛管

肛管,又称直肠肛门部,长为3cm~4cm,上端在盆膈平面接续直肠,下端终于肛门。肛管周围有肛门内、外括约肌和肛提肌等。肛门内括约肌为平滑肌,是由肠壁环行肌增厚而形成,有协助排便的作用,但无括约肛门的功能。直肠壁的纵行肌与肛提肌一起形成纤维性隔,分隔肛门内、外括约肌,向下分散止于皮肤。肛门外括约肌为骨骼肌,围绕于肛门内括约肌的外下方。肛门外括约肌受意识支配,有较强的控制排便功能。

肛门外括约肌的浅部和深部、直肠下份的纵行肌、肛门内括约肌以及肛提肌等,共同构成一围绕肛管的强大肌环称为肛直肠环,此环对肛管起着极重要的括约作用,若损伤将导致大便失禁。

肛管功能仅是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