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损伤

二、损伤

(一)肝破裂

肝脏是腹部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受到撞击时常伴有最高损伤发生率和死亡率。肝破裂在各种腹部损伤中占15%~20%,右肝破裂较左肝为多。肝脏撞击损伤在方向盘撞击中比较多见,其发生机理包括:(1)在低速撞击时肝脏在前腹壁和脊柱之间或前腹壁和后腹壁之间受到较大幅度的挤压;(2)粘性损伤:由高速荷载时肝内液体压力升高引起的过牵张效应和剪切效应所致;(3)骤然减速时肝脏做惯性运动,在血管和韧带附着部位发生牵拉撕裂伤;(4)肋骨骨折端刺伤。

肝损伤的分级方法,目前尚无统一标准。1994年美国创伤外科协会提出如下分级法:

Ⅰ级:血肿位于包膜下,不继续扩大,小于10%的肝表面积。裂伤:包膜撕裂不出血,肝实质破裂,深度浅于1cm。

Ⅱ级:血肿位于包膜下,不继续扩大,血肿占表面积的10%~15%。肝实质内血肿不继续扩大,直径小于2cm。裂伤:肝实质裂伤深度浅于3cm,长度小于10cm。

Ⅲ级:血肿位于包膜下,小于50%肝表面积或继续扩大,包膜下血肿破裂并有活动出血,肝实质内血肿直径小于2cm。裂伤:肝实质裂伤深度大于3cm。

Ⅳ级:中心血肿破裂。裂伤:肝实质破坏达肝叶的25%~75%。

Ⅴ级:肝实质裂伤破坏不超过肝叶的75%。血管:肝静脉(肝后下腔静脉、大的肝静脉)附近损伤。

Ⅵ:血管、肝撕脱。

以上分级如为多发性肝损伤,其损伤程度则增加1级。

临床表现:肝脏血肿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肝脏肿大或上腹部肿块。慢性进行性贫血。肝脏被膜下血肿也可因肝脏被膜张力过大而突然破裂。出血性休克:肝脏血管丰富,破裂后易出现休克,如肝门大血管破裂可致急性大出血,迅速出现休克死亡。腹膜刺激征:肝脏破裂后胆汁外溢,出现剧烈腹痛、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呈板状腹。肝脏浊音界区扩大。腹腔穿刺或腹腔灌洗可抽出胆汁和血液。肝功能检查:转氨酶增高,血胆红素增高,血糖和血清蛋白下降。B超检查可见液性暗区;可确定血肿大小及腹腔内积血,也可以见到肝切面增大,形态异常。CT扫描:显示肝脏破裂的裂隙、缺口及腹腔内的积血;肝被膜下血肿表现为肝外半日形影,肝内血肿则表现为肝内镜模糊的圆形或椭圆形影。

肝脏损伤的主要危险是大出血,如不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止血,可导致失血性休克而死亡。肝脏手术切除过多,将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二)肝外胆道系统损伤

胆道位置较深,损伤机会较少,常伴有腹腔内其他脏器和血管损伤。胆囊及胆管破裂一经确诊须及时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或胆管狭窄将会妨碍胆汁分泌,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临床表现:多见于左上腹部穿透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在闭合性损伤中多为上腹部挤压伤。单纯胆囊破裂表现为右上腹部持续性疼痛,胆汁流入腹腔所致腹膜炎症状有发热、腹痛加剧、腹肌紧张等。开放性损伤伴有胆汁自伤口溢出。胆汁外溢被腹膜吸收,后出现皮肤黏膜黄疸,尿深黄色,粪便浅黄色或陶土色。实验室检查:血胆红素增加,尿胆红素直接试验阳性。腹腔穿刺或腹腔灌洗可抽出胆汁样液体。胆道损伤常伴有十二指肠、胰腺和大血管损伤,多在紧急剖腹探查术中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