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腕关节损伤
(一)前臂远端骨折
1.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
(1)损伤机制:大多为间接暴力造成,腕关节处于背伸位、手掌着地、前臂旋前时受伤。骨折粉碎的程度和骨折线的位置由跌倒的暴力和骨的脆性决定。
(2)临床表现: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可出现典型畸形姿势,即侧面看呈“银叉”畸形,正面看呈“枪刺样”畸形。局部压痛明显,腕关节活动障碍。常合并尺骨茎突骨折。
(3)X线检查:正、侧位X线检查可确诊骨折及移位情况。
2.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
(1)损伤机制:导致前臂远端屈曲型骨折的损伤机制有两种。一种是间接暴力,由于跌倒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引起;握拳腕关节梢屈曲位用拳打击也可造成屈曲骨折。另一种是直接暴力,可因桡骨远端或腕背部受到直接暴力打击发生。
(2)临床表现:伤后腕部下垂,局部肿胀,腕背侧皮下瘀斑,腕关节活动障碍。腕关节畸形,典型移位,近折端向背侧移位,远折端向掌侧、桡侧移位,与伸直型骨折移位方向相反。检查局部有明显压痛。
(3)X线检查:正、侧位X线检查可确诊骨折及移位情况。
3.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
(1)损伤机制:在腕背伸、前臂旋前位跌倒,手掌着地,暴力通过腕骨传导,撞击桡骨远端关节面背侧发生骨折,腕关节也随之而向背侧移位。
(2)临床表现: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可出现腕关节畸形,检查腕关节活动障碍。
(3)X线检查:可发现典型的移位,桡骨下端掌侧关节面骨折及腕骨向掌侧移位。
4.桡骨背侧唇骨折(Barton骨折)
(1)损伤机制:极度背伸腕关节伴旋前的力可导致此关节内骨折。
(2)临床表现:桡骨远端背侧压痛、肿胀。可累及桡神经感觉支而表现为该神经分布区的感觉障碍。
(3)X线检查:侧位X线检查清楚显示骨折及移位情况。
5.桡骨茎突骨折
(1)损伤机制:暴力从舟状骨传至桡骨茎突导致推离骨折。
(2)临床表现:桡骨茎突处疼痛、肿胀和压痛。
(3)X线检查:腕关节正位X线检查可清楚显示骨折。
(二)腕骨骨折
1.舟状骨骨折
(1)损伤机制:舟状骨骨折常由腕关节强力过伸造成。
(2)临床表现:外伤后感伸屈腕时疼痛。鼻烟壶处肿胀并有明显压痛,背伸腕部时疼痛加重,被动伸拇、示指时引起患部疼痛。
(3)X线检查:常规的正位、侧位、斜位X线片可能不会发现骨折。如果临床上怀疑骨折,需采用左和右斜位片及舟状骨位片。
2.三角骨骨折
(1)损伤机制:三角骨骨折损伤机制有两种。一是骨折通常发生于过伸时尺偏,在这个位置,钩骨强迫三角骨与桡骨背唇撞击,导致骨碎片被剪切下来;二是由直接打击手背造成,经常伴随月骨周围的脱位。
(2)临床表现:三角骨区背侧可触及局限性压痛及肿胀。三角骨折可导致尺神经深支损伤伴随运动功能不全。
(3)X线检查:侧位及斜位X线检查可确诊。
3.月骨骨折
(1)损伤机制:通常为间接暴力导致月骨骨折,如腕关节过伸或推重物。
(2)临床表现:月骨附近疼痛及背侧压痛,另外第3掌骨轴向加压加重疼痛。
(3)X线检查:可确诊。
4.头状骨骨折
(1)损伤机制:有两种损伤机制导致头状骨骨折。直接打击或压榨力作用于腕关节背侧可导致骨折。摔倒时手向外伸展着地因间接暴力导致骨折。
(2)临床表现:手背头状骨区域有压痛和肿胀,第3掌骨的轴向加压或活动可加重疼痛。
(3)X线检查:一般正位片可明确诊断。
5.钩骨骨折
(1)损伤机制:有多种损伤机制:远端骨折由跌倒或直接打击屈曲尺偏的第5掌骨所致;跌倒时手外展背伸绷紧状态下着地导致;直接压榨导致体部粉碎性骨折;近极或骨软骨骨折由于尺偏位背伸时撞击损伤造成。
(2)临床表现:钩骨骨折区域压痛和肿胀
(3)X线检查:正位、侧位和斜位X线检查可确诊。
6.大多角骨骨折
(1)损伤机制:有两种损伤机制:一是由于拇指外展时强力撞击大多角骨关节面所致;二是由拇指强力偏向一侧使关节囊紧张并最终导致撕脱性骨折。
(2)临床表现:大多角骨处肿胀、压痛,拇指活动或轴向加压时疼痛加重。
(3)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7.豌豆骨骨折
(1)损伤机制:有两种损伤机制:直接打击或手向外伸展时跌倒,经常导致横断或粉碎骨折;间接暴力是当手向外伸展跌倒时由于尺侧腕屈肌肌腱紧张导致撕脱骨折。
(2)临床表现:豌豆骨局部有压痛和肿胀。
(3)X线检查:拍摄手与暗盒成35°角的掌斜位片可清楚显示骨折。
(三)腕骨脱臼
1.临床表现:腕部有外伤后局部肿胀,压痛较广泛,腕关节活动受限。月骨脱位可压迫正中神经,手部功能出现障碍。
2.X线检查:可见舟状骨、月骨脱位的征象。
(四)腕关节韧带损伤
临床表现:腕部损伤后局部肿胀、压痛,腕活动受限。慢性韧带损伤时,局部有广泛疼痛及放射痛,握力减弱,腕活动时可有响声。
(五)远尺桡关节脱位
1.临床表现:可同时有尺骨或桡骨骨折。腕部疼痛、活动受限。
2.X线检查可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