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辜者计划
无辜者计划诞生于1992年,由一非营利法律组织创立,旨在通过DNA检测为那些被错误定罪的人昭雪。DNA检测的应用永久地改变了刑事司法制度。在DNA技术被广泛应用之前,法医学证据依靠的是毛发、颗粒、纤维以及血型之间的对比。如第四章所提到的,从犯罪现场收集到的体液中检出的血型会与犯罪嫌疑人的进行比对。同样血型的血液样本显示嫌疑人有可能为犯罪者,但想要据此来确定嫌疑人即为罪犯是不可能的。正如世人所想,血型比对如今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则是DNA检测。在过去五年间,伴随着显微检验及毛发、纤维和其他微量证据的比对检测,一些显著的问题逐渐增多,主要是由于其可信度的缺乏和错案的频发。无辜者计划对于以下两类案件给予特别关注:一类是那些被告人被他们认为“不可靠的方法”定罪的案件,另一类是那些证据被歪曲或原本可以依靠DNA检测来分析的案件。
近年来,联邦政府和某些州政府开始允许那些声称自己是无辜的在监人员有权进行DNA检测。在2004年颁布的“公义法案”准许联邦罪犯有权进行DNA检测,并对类似国家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10年年末,已有48个州颁布相关法规准许罪犯进行DNA检测。仅俄克拉荷马和马萨诸塞2个州没有出台有关重新检测DNA证据的法规。
尽管立法在完善,DNA技术在进步,此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明显缺失:
某些法庭在庭审后不会考虑新发现的证据;
大部分新法缺少对DNA证据保存的合适防护措施;
个别州不允许个人对已被驳回上诉的检测提出申请,因此这类重新检测的决定只能由上诉法官作出;
DNA重新检测的申请启动后,跟进措施薄弱,整个环节缺乏完善性及透明度,导致潜在的无辜者陷入漫长的等待期。
1.DNA雪冤案例一:定罪后的DNA案件
1985年7月25日清晨的德州Garland小镇上,一名妇女从睡梦中醒来,发现一名男子持刀站在其床前,该男子强奸该妇女后逃跑。受害人跟踪男子到后院门口,记住了男子的长相。事后,受害人向警方描述,该男子为年轻白人,金发,皮肤晒成深色,身高大约5尺8寸,140磅,身形较瘦,身穿卡其色长裤,上身赤裸。警方根据描述锁定了嫌疑人David Pope,受害人却未能通过照片认出嫌疑人,然而在一个月后的现场指认中,受害人却成功指出了嫌疑人。受害人在法庭上也认出Pope就是施暴者。
检方向法庭提交的物证包括在Pope车内找到的一把刀,这把刀与受害人家中丢失的刀十分相似;一份声纹分析报告显示Pope的声音与案发后受害人家中电话答录机接到的凶手电话的声音相匹配(声纹分析因可靠性无法保证,已经不能再作为呈堂证供)。Pope一直未认罪,在宣判阶段Pope也一直在陈述他与受害人住在同一幢公寓中,受害人遭到袭击的当月,Pope被驱逐出公寓,此后一直住在自己的车上,车就停在公寓附近,但他与整件事无关。1986年,Pope因严重性侵犯被判45年监禁。
1999年1月,达拉斯地检办公室接到一通匿名电话,称Pope应该是清白的。案件随后重启调查,法医实验室对案件的相关检材进行了DNA检验。结果证实了Pope的清白,DNA检验结果与另一名因性侵犯已入狱的犯人相匹配。2001年2月2日,Pope无罪释放,此时他已服刑15年。
2.DNA雪冤案例二:免除死刑
1985年,Curtis Edward McCarty因涉嫌奸杀一名妇女被判处死刑。经过了漫长的21年,Curtis Edward McCarty的名字终于在2007年从俄州的死刑名单上划去了。地方法官Twyla Mason Gray认定涉案证据因受到警方实验室前工作人员Joyce Gilchrist的污染而无效,宣布取消对McCarty的指控。在Joyce Gilchrist的原始检案记录中,犯罪现场提取的毛发和其他生物检材都与McCarty不匹配,然而,Gilchrist修改了检案记录并在两场庭审中证明McCarty是凶手。McCarty在两场庭审中都被判决有罪,辩方申请对毛发检材进行重新鉴定,但检材随即丢失。
一名法官认为是Gilchrist销毁或故意丢失了证据。最近,DNA检验结果证实凶手另有其人。McCarty是全美第124名从死刑犯名单中删除的无辜者。
[1] 摘译自美国书籍《Criminal Investigation》第十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