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椎齿状突骨折
2025年08月10日
四、枢椎齿状突骨折
(一)枢椎齿状突骨折概述
枢椎齿状突骨折常因头颈部屈曲(多见)、仰伸及旋转引起。根据X线片,枢椎齿状突骨折可分为三型(见图17-4):
图17-4 枢椎齿状突骨折示意图
1.Ⅰ型:为齿状突尖部骨折,主因附着此处的翼状韧带断裂所致,较为稳定,并发症少,预后佳。
2.Ⅱ型:为齿状突基底部与枢椎体交界处骨折,多见,该处供血不良,愈合率仅1/4。
3.Ⅲ型:为齿状突骨折延伸及枢椎体部,易愈合,预后一般较好。
(二)技术规范
《法医临床检验规范》(SF/Z JD0103003—2011)
4.10.7 关节功能障碍:对于骨与关节损伤所致的关节功能障碍,测量关节的被动活动度;对于肌腱、周围神经损伤所致的关节功能障碍,测量关节的主动活动度。具体方法见附录A.1。测量关节活动是基于关节的中立位0°,而不是180°。关节活动度数是关节从0°开始,活动范围的增加。从0度开始伸展过度,为过伸, 用“+”号标记为过伸,用“-”标记为不能伸展到0度。当一侧肢体损伤时,在测量伤侧关节活动度时,应同时测量健侧进行对照。
附录A
A.1 关节活动检测方法见表1
表1 颈部、腰部、四肢关节活动度检测方法
【伤残等级评定要点】
1.伤后颈部疼痛,颈前凸消失,活动受限,伴或不伴神经压迫症状。
2.X线检查:张口位与侧位片X线片看明确诊断。
3.CT检查:可清楚地显示骨折及移位的情况,尤其在患者强迫体位造成普通X线片上解剖结构显示不清时。
4.MRI检查:可清楚地显示骨折移位造成脊髓受压的情况及脊髓损伤的程度,还有邻近软组织损伤的情况。
5.伤残评定时体格检查提示颈部活动度低于正常值。
6.鉴定时机:伤后180日以上。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