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征象

三、征象

(一)尸体外表征象

1.青紫:窒息最常出现的改变,以嘴唇、面颊、耳朵、甲床、手足和低垂部位为明显。颈项部受压致静脉血回流受阻,但颈动脉多压闭不全,部分血液尚可挤入头部,从而引起头部的高度瘀血,使颜面发绀,同时因静脉系统的瘀血,血液中的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时,即出现青紫改变。由于受环境温度和某些疾病的影响,对青紫的估价必须谨慎。下列情况不能误为青紫或把青紫作为窒息的依据:(1)尸体仰卧时面部可见青紫状改变,实为尸斑。(2)胸部机械性损伤时可引起胸腔内出血而形成胸壁外伤性青紫。(3)许多非窒息死亡之尸体也可有轻度末梢青紫。

2.皮肤及眼结膜下点状出血:多见于颈部受压以上部位的皮肤,如眼穹窿部结膜下和颜面部皮肤,呼吸道迅速阻塞者瘀点状出血更明显。出血点圆形,针尖至帽顶头大小,可孤立存在,也可以融合,呈淡或暗紫红色。

3.尸斑显著、出现早:由于血液多不凝固,易沉降,因此尸斑出现早、明显而广泛,尸斑色泽的深浅和明显程度与种族有关,白色人种最明显,黑色人种则不易察觉。

4.尸冷缓慢:窒息死者在呼吸困难期常发生惊厥,故临死前体内产热增多,体温升高,尸冷相对缓慢。

5.牙齿出血(玫瑰齿):较常见的征象。窒息死者中95.5%可见牙齿出血,尤其是经过浸泡后更为明显。发生机制可能是由窒息时头部严重淤血,毛细血管内压增加,再加上缺氧致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

6.其他:可见流涎、大小便和精液排出。是呼气性呼吸困难期发生惊厥致平滑肌收缩或痉挛导致的。

(二)尸体内部征象

1.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对血液呈流动性的原因现在尚无定论。暗红色是由于窒息立即死亡者,由于体内各组织器官处于超生状态,仍继续耗费氧气,以致氧合血红蛋白完全成为还原血红蛋白。

2.瘀血:典型窒息死亡者可见右心扩张,全身性淤血和肺淤血。窒息过程越长,淤血也越明显。

3.内部器官点状出血:内部器官可发生粟粒大小的出血点,常为毛细血管出血。主要见于心外膜、心内膜、胸膜、脑膜、室管膜、脑实质、肺和心肌等处。以肺胸膜和心外膜下出血最为常见。机制:缺氧致血管通透性增高,或毛细血管内压增高。

4.肺泡性肺气肿和肺水肿:呼吸困难时可发生肺泡及呼吸性细支气管扩大以致破裂。肺水肿乃由于毛细血管缺氧,通透性增高,液体漏于肺泡腔内所致。

5.脾贫血:当窒息时,脾脏收缩,红细胞大量入血以增加血液的输氧能力,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性适应机制。脾脏体积缩小,颜色变淡,包膜皱缩,质地变软。

6.中枢神经系统:CNS对缺氧敏感性很强,缺氧后5分钟即可发生大脑皮质和基底核神经不可逆性损害,10分钟此种改变即很明显,但是呼吸中枢和心血管中枢对氧的抵抗力较强。表现为脑充血,脑水肿,出血,坏死灶形成。

7.血液生化学改变:如氧合血红蛋白、血糖、肾上腺素含量改变。

总体来说,机械性窒息尸体的各种改变,就单一指标来说,都是非特异性的,不能根据一点就作出窒息死的结论。如有多种窒息死的内外征象存在,还必须进一步找到特异征象,如颈部压痕或腹部压迫征象,呼吸道口或呼吸道内的堵塞征象等,才能做出机械性窒息死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