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体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法医尸体检验的目的,是应用病理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暴力性死亡、非暴力性急死的病理变化,确定死者的死因、死亡性质、身源、死亡时间等,为侦查和诉讼提供科学证据。 法医尸体检验在司法实践中占有主要地位,特别是刑事案件的侦破或医疗纠纷引起的非刑事案件中,要求法医工作者做到的不仅是出具一份验尸报告或鉴定书,而应通过现场勘验、尸体检验后进行周密、细致的分析,解决下述重要问题。
1.确定死亡原因:不同原因导致死亡的尸体,其尸体组织器官的病理、生化特征存在不同,尸体现象也有区别,通过具体的检测分析,即可确定其死亡原因。
2.确定死亡性质:不同死亡性质的案件中,由于采用的暴力致死方式不同,在尸体上留下的暴力痕迹也有不同。通过尸体检验可以明确具体的损伤特点,结合现场勘查、案情调查即可确定是自杀、他杀、意外或疾病致死。
3.确定死者身源:每个人的衣着、身体都有其个体特征,通过尸体检验查明尸体衣着、 身体上的个人特征,可确定死者身份。
4.推断死亡时间:人死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尸体在内外因素(物理、化学及生物) 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变化。通过检测分析这些尸体现象的变化规律,结合死因、外界条件的影响等进行综合分析,推断死者的死亡时间。推断的依据包括胃内容物的消化程度,尸斑、 尸温、尸僵等尸体现象的具体表现,以及组织内的离子浓度变化情况等。
5.推断致伤物:不同致伤物具有不同的表面特征,形成损伤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通过对损伤的检验和鉴定,具体分析其形态特征及残留的物质成分,可以推断致伤物的类型。
6.死亡发生的经过情况:在刑事案件中,要求法医工作者对现场、尸体勘验之后,在临场讨论会上根据现场情况、血迹分布、倒卧姿势、位置等结合尸检的损伤特征、分布数量和程度等,分析判断死者伤亡过程和推断罪犯的作案过程,达到重建案件的目的,准确刻画罪犯条件,为侦査破案提供重要线索和证据。
法医尸体检验应及时进行,一旦时间拖延易导致尸体腐败,则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一般要求在死后24小时内进行。尸体检验环境亦很重要,应尽量选取条件好的检验场所,如良好的照明、通风条件,充足的水源及必备的称量工具,固定标本的器皿、试剂等。检验应全面细致,注意提取检验标本,切忌只重视局部检验而忽视全面检查,即使发现致死性外伤,也要全面解剖,并按常规提取病理检验和毒物化验标本。
尸检人员通常由1名主检者、1~2名助手、1名记录员、1名摄影师组成。尸检前应先拍照固定,同时,检验中所见的阳性和有价值的阴性体征也要拍照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