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长骨骨骺骨折
(一)四肢长骨骨骺骨折概述
1.四肢长骨骨骺骨折
四肢长骨骨骺骨折就是因交通事故造成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儿童和青少年骨骺损伤,涉及骨骺纵向生长结构损伤的总称。
2.骨骺骨折的分型
Ⅰ型:约占骺板骨折5%。骨折线仅穿经骺板软骨。预后良好。由于软骨骨折X线不能显示,无移位时诊断困难,X线表现为骺板间隙较对侧增宽,骺板成角变形。
Ⅱ型:常见,占骺板骨折的75%。骨折线穿经骺板,再向干骺延伸,干骺端骨片大小不一。一般预后良好,膝及踝可致骺早闭。
Ⅲ型:少见,8%。骨折线穿经骨骺达骺板软骨,但不累及干骺。整复良好预后佳,生长停止罕见。可无移位,X线难查出,须多方位投照。如有移位,须妥善整复,否则以后关节面不整,易发生关节病。
Ⅳ型:占骺板骨折的12%。骨折线自干骺穿过骺板进入骨骺,最易造成骺早闭和成角畸形。常见于肘关节和远端胫骨。
Ⅴ型:罕见(骺板损伤1%以下)。骺板全部或部分压缩,预后极差。早期诊断困难,X线表现为骺板软骨变窄;晚期发生骺早闭,肢体短,锥状骨骺或成角畸形。
Ⅵ型:骺板边缘Ranvier区的损伤,可形成骨桥和成角畸形。
Ⅶ型:骨折线经骺软骨或骺骨化中心。骨骺撕脱骨折是骺板骨折的一种特殊形式,多见于非持重骺板软骨,如肘关节内、外髁撕脱骨折,尺骨鹰嘴骨骺、坐骨结节骨折。
(二)技术规范
《法医临床影像学检验实施规范》(SF/Z JD0103006—2014)
4.15 骨骺骨折
4.15.1 影像学检查方法
可选择X线摄片、CT扫描、MRI检查等,必要时对双侧关节进行摄片以便对比。
4.15.2 X线判定标准
损伤后早期主要根据骨骺移位、骺板增宽、骨骺与干骺端间隙变化及骨折线累及骺板等间接征象作为判断骺板骨折的依据。骨折线延伸至长骨干骺端端面,可以判定骨折线累及骺板。后期主要以骺板早闭、骨桥形成作为诊断依据。
4.15.3 CT判定标准
CT可清晰显示骨骺部位骨折线的走行,特别是利用薄层容积扫描后进行冠状面、矢状面图像重组,可以精确地显示骨折的位置和范围,如骨折线累及骺板即可认为骺板以上骨折。
4.15.4 MRI判定标准
骺板在MRI的T1WI图像呈均匀中等偏低信号,T2WI图像呈均匀高信号,STIR(抑脂序列图像)去除了脂肪信号的影响,图像比T2WI更为清楚。急性期的骺板损伤在MRI的T2WI上为软骨均匀高信号背景下的低信号影,骨桥形成后可在有细线状或条片状低信号连接骺板两端。
4.15.5 认定原则
a)该损伤诊断仅适用于儿童或者四肢长骨骨骺尚未完全闭合的青少年。
b)骨折线必须累及到骺板。
【伤残等级评定要点】
1.有四肢长骨骺骨折外伤史。要有病历资料证实,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手术记录、影像学检查等。
2.骨骺骨折须依据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法医临床影像学检验实施规范》(SF/Z JD0103006-2014)4.15的规定。
3.体格检查:部分严重骨骺骨折者发生骺早闭,表现肢体短缩畸形或成角畸形。
4.如出现肢体短缩畸形或成角畸形,按照本标准另行评定伤残等级。
5.鉴定时机:伤后180~240日。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