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损伤

二、损伤

(一)胃损伤

胃是腹内较大的器官,胃无内容物时几乎全被肋弓保护且活动度较大,柔韧性较好,钝挫伤时胃很少受累,只有在胃膨胀时偶尔可发生。上腹部或下胸部的穿透伤则常导致胃损伤。若损伤未波及胃壁全层,可无明显症状。若全层破裂,由于胃酸有很强的化学刺激性,立即出现剧痛及腹膜刺激征。临床表现:上腹部胃区剧烈疼痛,伴恶心和呕吐,呕吐物中可有鲜红色血液。胃破裂时出现腹膜刺激征:腹部出现压痛、反跳痛和腹肌强直,尤以上腹部为显著;同时伴有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单纯性后壁破裂时症状体征不典型,诊断有时不易。X线检查膈下见有积气,也可自胃管内注入水溶性造影剂,并作X线摄片,可以确定破裂部位。腹腔穿刺或腹腔灌洗:胃破裂者可抽出血性液体及胃内容物。若腹穿阴性又不能排除胃损伤,可作腹腔灌洗。胃镜检查可明确胃壁挫伤及破裂的情况。

(二)小肠破裂

交通事故所致的肠道损伤的发生率较高。损伤包括:肠壁挫伤、穿孔或横断、肠系膜根部的撕裂。常见的肠道损伤机理有三种:(1)在低速撞击时,压缩损伤机制表现最为突出,有人提出只有肠管在腹壁和脊柱间受到挤压才发生损伤;(2)高速撞击时则表现出粘弹性机制,牵拉、剪切作用可使肠管在韧带附着或其他相对较固定部位发生撕裂,如肠系膜根部的撕裂伤可能源于减速时肠管相对于肠系膜根部运动造成的过度牵拉;(3)肠管内压力升高也是较为常见的机制,有人发现肠管内压力达15.9kPa~18.6kPa时即可引起肠管破裂,如安全带勒入腹部可使受到压缩后的肠管发生爆裂。

小肠破裂后可在早期即产生明显的腹膜炎,故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临床表现为:伤后出现腹痛、呕吐。腹部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腔移动性浊音阳性,可出现休克,中晚期可有严重中毒现象。小肠破裂早期出现严重的腹膜刺激征,易并发细菌性腹膜炎。X线检查见膈下有积气。腹腔穿刺或腹腔灌洗可有胆汁、淀粉酶、碱性磷酸酶或粪便等。剖腹探查可确诊。小肠破裂一经确诊,须及时手术治疗,小肠切除过多将严重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三)结肠破裂

结肠损伤发病率较小肠为低。结肠内容物液体成分少而细菌含量多,故腹膜炎出现得晚,但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