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九、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一)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概述

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原因

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等外伤后造成,或因某些内科疾患与激素类药物应用等非创伤性因素造成。

股骨颈骨折造成供应股骨头血液循环的主要血管被损伤,引起股骨头的血供障碍,是外伤所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为常见的病因。另髋关节脱位可引起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也可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2.股骨颈骨折分类

可根据X线片显示骨折线部位和骨折移位程度进行分类。

(1)按X线片显示骨折线部位分类如下:

①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进入股骨头的营养血管遭到损伤,血液供应中断,仅残存小凹动脉的少量供血,股骨头缺血坏死率很高。

②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股骨干发出的滋养动脉升支受损伤,血液供应减少,常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或骨折不愈合。

③股骨颈基底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与大、小转子间连线处,为关节囊外骨折,基底动脉环未受破坏,骨折容易愈合。

(2)按骨折移位程度分类(Garden分类)如下:

①GardenⅠ型:不完全骨折,股骨颈尚有部分骨质未折断。

②GardenⅡ型:完全骨折,但无移位。

③GardenⅢ型:完全骨折,仅有部分移位,并有部分骨折端嵌插。

④Garden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关节囊和滑膜破坏严重。

GardenⅠ和Ⅱ型骨折为非移位骨折,骨折近段血液循环良好,骨折容易愈合。GardenⅢ和Ⅳ型骨折为移位骨折,骨折部位血液循环不良,或完全中断,骨折不易愈合。

(二)技术规范

《法医临床影像学检验实施规范》(SF/Z JD0103006—2014)

4.14 股骨头坏死

4.14.1 影像学检验方法

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等外伤后造成,或因某些内科疾患与激素类药物应用等非创伤性因素造成。

影像学检查推荐X线、CT、MRI或同位素骨扫描等。

4.14.2 X线认定标准

股骨头坏死早期X线平片只显示骨矿物质影像,无特殊骨坏死表现,当缺血修复开始才出现特征性改变,故X线平片对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敏感性较低。早期股骨头坏死无特异性征象。修复期新生骨在死骨表面沉积引起骨小梁增粗,X线平片表现为骨质硬化;死骨部分吸收后被纤维肉芽组织替代,X线平片表现为囊状透光区;再后出现“新月征”,说明软骨下骨折、塌陷;伴随病情进展出现股骨头变扁、关节间隙狭窄及继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

4.14.3 CT认定标准

正常股骨头承重骨小梁呈星状放射,即“星状征”。骨关节早期股骨头坏死可出现“星状征”簇集和局灶硬化,多数只显示较晚期骨结构改变。CT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敏感性低于MRI和核素扫描;而对较晚期股骨头坏死可显示轻度软骨下骨塌陷,利于评估骨质内囊状透光区大小、部位及范围。

4.14.4 MRI认定标准

成人正常股骨头MRI表现如光滑球形,内侧有头窝形成的小凹。骨髓腔在T1WI为高信号,T2WI为中等信号,这种信号由骨髓内的脂肪含量决定。横跨股骨头的半弧形低信号带代表融合的骺线,皮质骨为高信号骨髓腔外围的低信号带,关节软骨为中等信号。股骨头坏死的典型MRI表现是股骨头前上区(即股骨头载荷区)软骨下的局灶性低信号改变,边界清楚,呈楔型、节段型、带状或环状。一般认为“双线征”是股骨头坏死较特异征象,“双线征”即在SE序列T2WI,包绕骨坏死灶的低信号带内侧出现高信号带。

(三)《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附录B

B.32 股骨头坏死分期

a)股骨头坏死1期(超微结构变异期) X线片显示股骨头承载系统中的骨小梁结构排列紊乱、断裂,出现股骨头边缘毛糙。临床上伴有或不伴有局限性轻微疼痛;

b)股骨头坏死2期(有感期) X线片显示股骨头内部出现小的囊变影,囊变区周围的环区密度不均,骨小梁结构紊乱、稀疏或模糊,也可出现细小的塌陷,塌陷面积可达10%~30%。临床伴有疼痛明显、活动轻微受限等;

c)股骨头坏死3期(坏死期) X线片显示股骨头形态改变,可出现边缘不完整、虫蚀状或扁平等形状,部分骨小梁结构消失,骨密度很不均匀,髋臼与股骨头间隙增宽或变窄,也可有骨赘形成。临床表现为疼痛、间歇性跛行、关节活动受限以及患肢出现不同程度的缩短等;

d)股骨头坏死4期(致残期) 股骨头的形态、结构明显改变,出现大面积不规则塌陷或变平,骨小梁结构变异,髋臼与股骨头间隙消失等。临床表现为疼痛、功能障碍、僵直不能行走,出现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可致相应膝关节活动部分受限。

注:本标准股骨头坏死是指股骨头坏死3期或者4期。若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尚未达股骨头坏死3期,但临床已行股骨头置换手术,则按四肢大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鉴定致残程度等级。

【伤残等级评定要点】

1.有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的外伤史。要有病历资料证实,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手术记录和影像学检查等。

2.体格检查:伤侧髋关节活动受限。

3.影像学检查符合《法医临床影像学检验实施规范》(SF/Z JD0103006—2014)有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标准。

4.本标准股骨头坏死是指股骨头坏死3期或者4期,即使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也要按照本标准定残。

5.若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尚未达股骨头坏死3期,但临床已行股骨头置换手术,则按四肢大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鉴定致残程度等级。

6.鉴定时机:伤后365日或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