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训练模式的结构

(二)探究训练模式的结构

探究训练模式的结构要素主要包括训练目标、训练路径、主观意识、训练方法和评价标准。具体过程如下:

1.拟定训练目标

训练目标要从训练开始阶段就清楚锁定,才能目标明确地进行探究活动,高效完成训练任务。

2.描绘训练路径

通过任务分析法,将目标技能分成若干要素或“标志点”,即系列问题,再将这些要素或“标志点”整合设计成系统的训练路径。与程序训练模式不同,探究训练模式训练路径的制定没有严格的难易程度和顺序要求,但是路径上的标志性指示必须清晰准确、互相连接、层层推进,以便参照指引发现问题,顺利完成训练任务。

3.主观意识参与

主观意识参与训练的过程其实就是“导航”的过程,也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依据训练路径的指引,通过有意识的感知、认知、识记、分析、比较、期望、想象和思维等心理过程,完成“路径导航”,训练练习者的心智技能,培养决策能力。

4.确定训练方法

探究训练模式多适用于体育教学技能训练的中级阶段,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小群体学习法、讨论法等方法,也可以采用专家同行交流、成果汇报、案例解析、师徒结对等方法,通过微格训练、模拟上课、跟岗实习等路径,以积极主动、自觉训练为前提,对某一方面的体育教学技能形成全面、系统的认知。

5.研定评价标准

探究训练模式不仅重视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而且特别强调个体在训练中的行为表现,因此,该模式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相对性评价、定性评价等为主,以训练过程的努力和独立思考的程度为主要指标。由于心智提高程度和情感体验等心理学指标难以测定,因此,只能以学习者的读书笔记、教学心得和反思材料等,作为解读心理和训练过程的重要依据。

6.反馈调节

目标训练模式的反馈,是通过评价目标达成度和认识、理解、判断、执行等能力,对训练的难易程度、环节安排和训练时效性等进行反思,科学调控训练目标设定、环节连接和推进过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