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身体姿势
身体姿势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己躯干和四肢的动作来传递或辅助传递教学信息的活动。主要包括站立姿势和身体走动。
站立姿势虽然在教学中并没有特殊的意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同的站立姿势会给学生不同的感受。如果教师举止得体、高雅大方,不仅能表现自己的修养、气质、风度能力水平,而且还可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和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自然大方的姿势给学生以轻松和美的感受;而拘谨、单调的姿势则易使学生厌烦。课堂教学中,新任教师容易紧张,站着不知手脚该怎么放,时常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身上而忽略讲课的内容效果。教师的体态应使学生感觉到既端庄严肃,又亲切自然。人的站立姿态的本身并不表示什么意思,但它有一个相当广的变动范围,给人以不同的感觉体验:
(1)站立时背脊挺直,胸部挺起,双目平视是具有充分自信的表现,给人以“气宇轩昂”“心情乐观愉快”的印象。
(2)站立时弯腰曲背,或略现佝偻状,有闭锁、消沉的倾向,给人以“惶惑不安”“自我抑制”的感觉。
(3)两手叉腰的站立姿态具有自信心和精神上的优势。
(4)弯腰曲背,体态不正,给人以“有气无力”“萎靡不振”的感觉。
(5)一脚微微向前,重心放在前脚,给人以欲动之感。
(6)两脚跟之间距离一拳,两脚尖平行,这样便于做手势,便于偶尔走动。
(7)尚武式的立正、散漫式的稍息、两只脚或者一只脚不停地抖动都属于不良的“站相”,会使人产生不悦的感觉。
身体走动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身体位置的变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身体位置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教师应不断改变自己的身体位置,使自己的位置始终处于便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也便于学生观察教师的位置。身体位置的变化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富有生气,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练习活动变得更积极主动。
案例8-9:
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黄芳老师进行武术软兵器基本动作教学。在课的开始部分面向全体学生做一个右手半握拳,然后用左手掌包握在右拳上,两臂屈肘抬至胸前,目视学生,以略带微笑的“抱拳礼”向同学们问好,以及在教授软兵器基本动作中都充分体现着武术的“精气神”,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和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教师良好的站立姿态不仅可以有效地起到相应的辅助教学之功效,也会使学生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取一定知识,同时得到一种形象美的熏陶。
在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教师一般不应该坐着授课。坐着时,也要身体端正,腰板挺直,给人一种亲切感。站时身板挺直,昂首挺胸,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既庄重又轻松。重心或左或右,会被视为信心不足、情绪紧张。固定一种姿势在一个地方站的时间过长,会给学生一种单调、乏味的枯燥感。侧身站既是焦虑、紧张过度的表现,又是对学生的不尊重。教师比较理想的站位应该是正面朝向学生,两眼注视学生。这样学生看得清、看得准,除两边的学生外,多数为直视,对于保护学生的视力也是有益的。一般来说教师站立时应两脚平行,距离与肩同宽,身体直而不硬,神态自然,呈挺胸收腹之势。这样显得情绪高昂,充满信心。而弯腰曲背,或略显佝偻状的姿态是不可取的。
在一堂体育课中,有的教师一刻不停地转动、走动,有的教师一节课下来几乎都没有走动。那么如何在课堂中运用走动技能呢?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调整变换自己与学生的空间距离,以便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使教学活动有序进行,也达到了组织管理课堂教学的目的。但走动的范围不能太大,要时动时静,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控制走动的次数和走动的速度,做到缓慢地、轻轻地走动,走动时姿势要自然大方,不做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