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外界条件类

五、改变外界条件类

是指在不改变动作结构的情况下,让学生在降低器械难度,保护与帮助借助外力练习等学习环境、练习条件中体会完整动作,以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

1.降低动作难度

在学习难度大的复杂动作时,教师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通过改变拆分或简化动作的某些要素(如速度、力量、方向、幅度、路线等),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纠正的问题上。

案例9-12:

双杠的后摆交叉转体成坐杠,有些学生后摆时半径不拉长,怕交叉落杠时打腿,就急于提臀,过早交叉转体,从而导致动作失败或变形。因此在学习动作技能时,以综合—分析—综合的认识路线为依据,把整体动作分解成几个部分,使学生分化感知动作的各细微环节,这样在完成动作时,能有意识地控制组成动作的要素,防止动作环节不精确而造成动作错误。

2.减少外部难度

器械难度、投掷物体积与重量等虽属外部条件,但它们都是学生在学习中引起心理障碍的因素。教学中可适当地采取措施(如用橡皮筋代替栏架,降低高度等)以纠正错误动作。反过来讲,我们可以适当增加外部难度。

3.保护与帮助

由于学生怕危险而做不好动作时,教师可采用一些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来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学生会很放心地体会动作要领,逐步纠正错误动作。反之,我们可以设置一些条件,促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得不改正错误动作。

案例9-13:

在侧手翻动作学习中,可以让学生沿墙练习,迫使其向后上方踢腿和打开髋关节,纠正练习中前冲、塌腰、收髋的错误动作。

4.助力纠错

学生在练习时,往往意识不到动作的规格错误,教师可给予外力帮助,使学生通过触觉和肌肉的本体感觉直接体会动作要领,辨别动作的时空关系对身体的影响,从而形成完整正确的动作概念。这对初学者和肢体位置感较差的学生是一种有效的纠错方法。

案例9-14:

错误动作:排球垫球时学生臀部后坐垫击纠正方法: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身后,当学生垫击时用手轻轻推其腰部使学生理解和体会身体重心前移的击球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