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教案的基本内容与格式

(一)体育教案的基本内容与格式

体育课教案的格式纷繁复杂,这里仅从理论课和实践课两种课的类型出发,分析理论课教案和实践课教案格式及其应包括的基本内容。

1.体育理论课教案

理论课教案的编写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文字式、表格式、卡片式、教本眉批式,等等,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教学课题及授课时间、班级等。

(2)教学目标。

(3)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简述。

(4)模体、教具、学具的规格与数量。

(5)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6)板书设计。

(7)课后分析。

案例2-22:

体育理论课教案——福建师大附中吴步皇

一、教学内容

健康在心灵——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知道健康的含义;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懂得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辩证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问、讲授、讨论、范例分析等方法,使学生明晰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的正确态度与行为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增强学生维护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意识,积极发展自我的能力。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健康的含义,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和要求,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辩证关系。

2.难点:学生心理状况的自我分析。

四、教学方法

设问法、归纳法、讨论法、讲授法、范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提出问题:在你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健康、金钱、事业、爱情、亲情、友情、美貌、道德品质等)

组织形式:小组讨论、汇总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如下:

同学们,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是全人类的头等大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健康,只有拥有健康才能拥有一切。可是什么是健康呢?人们总是习惯上把不生病的人说成是完全健康的人,这是不完全正确的。还有人认为身体强壮就是健康,这种理解也不够完整,究竟怎样才算是健康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含义是: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不仅指身体各器官、各系统经过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而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体,而且还指人的心理和生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一个整体。

(二)研讨课的内容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

1.身体健康是指无身体疾病和缺陷,体格健壮,各器官系统机能良好,有较好的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

2.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的变化能够适应,并保持协调一致。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它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1)心理健康是指较长时间内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不是短暂的;

(2)心理健康是个体应有的状态,反映社会对个体心理的最起码要求,而不是最高的心理境界,就像身体健康还不是身体健美一样;

(3)心理健康是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正常、和谐的精神状态,包括自我身心知觉明确,能正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质,情绪稳定、乐观、有生活目标,乐意工作和能够胜任工作,人际关系和谐等心理健康自我评价。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下列各题做出“是”或“否”的选择:

①每当考试或被提问时,会紧张得出汗

②遇见不熟悉的事情会紧张无措

③心理紧张时,头脑会不清醒

④常因处境困难而沮丧气馁

⑤身体会经常发抖

⑥会因突然的声响而跳起来,全身发抖

⑦别人做错了事,自己也会感到不安

⑧经常做噩梦

⑨经常有恐怖的景象浮现在眼前

⑩经常会突然冒冷汗

⑪经常会感觉胆怯和害怕

⑫常常稍不如意就会怒气冲冲

⑬当被别人批评时就会暴跳如雷

⑭别人请求帮助时,会感到不耐烦

⑮做任何事都松松垮垮,没有条理

⑯脾气暴躁焦急

⑰一点也不能宽容他人,甚至对自己的朋友也是这样

⑱被别人认为是个挑剔的人

⑲总是会被别人误解

⑳常常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

㉑经常把别人交办的事搞错

㉒会因不愉快的事缠身而忧郁,解脱不开

㉓有些奇怪的念头老是浮现脑海,自己虽知其无聊,却无法摆脱

㉔周围的人很快乐,自己却觉得孤独

㉕常常自言自语或独自发笑

㉖总觉得父母或朋友对自己缺少爱

㉗情绪极不稳定,变化无常

㉘常有生不如死的想法和感觉

㉙半夜里经常听到声响难以入睡

㉚是一个感情很容易冲动的人

评分方法:每题回答“是”计1分,回答“否”的计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得分。

0~5分:可以算是心理健康的人。

6~15分:说明你的精神有些疲倦了,最好能合理安排学习,劳逸结合。

16~30分:你的心理不健康,有必要请心理治疗专家给你指导,相信你很快从烦恼不安中走出来。

3.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和要求

(1)自觉——心理健康的学生不把学习看成是负担,愿意学习,努力掌握知识技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经刻苦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断地追求新的学习目标。

(2)自持——心理健康的学生情绪稳定,乐观,表现适度易控,不为一时的冲动而违反学校纪律,不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焦虑,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豁达,充满朝气。

(3)自知——心理健康的学生,对自己的相貌、兴趣、体型、体质、生理特点、体能、气质、性格品德和智慧等方面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4)自爱——心理健康的学生对自己的生理特征、心理能力及自己与周围现实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个人的理想、信念、目标、行动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并与社会要求一致,既不自我欣赏,也不自惭形秽,不论自己长得美丑,有无生理缺陷,有无疾病,智力能力的水平高低,都能喜欢自己、悦纳自己,不管周围环境优劣,条件好坏,都能从实际出发,努力适应。

(5)自尊——心理健康的学生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乐于与人交往,能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老师和长辈尊敬、有礼貌,对同学信任、互敬、互爱、互助、互让,对儿童和残疾人表现出尊重帮助。

(6)自强——心理健康的学生自信自己的存在会对社会、对人民有价值,有意义。因此,确定远大理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能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目标,努力把自己锻炼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7)自制——心理健康的学生有道德和法制观念,遵守社会公德、行为规范及法令,遵守学校纪律,个人服从集体,服从社会,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改正缺点,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社会化。

很多学生把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理解为心理变态和精神病,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我们千万不能把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看成一种病态,只有异常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才是心理变态或精神病。那么我们学生通常会有哪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总)

(焦虑、含羞、畏惧、抑郁、自私、孤独、自卑、嫉妒,等等)

4.常见心理异常及分析

①焦虑

资料:某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一遇到重要考试,就会出现心慌、心痛、失眠等现象,考试就考不好。这就是过度焦虑的现象。

焦虑是一种紧张、压抑的情绪状态。每一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过体验,学生的焦虑多数来源于学习情境,学生面临升级、毕业、升学考试,自己没有十足的把握,就会产生焦虑,这是正常的,人人都会有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没有焦虑或焦虑过高,时间过长都不好,短时的低焦虑能促进学习,如考试期间,有点儿心理压力,唤起紧迫感,会约束自己努力复习功课。当然过度的焦虑会表现出过分的担忧,可以表现为心慌意乱、烦躁不安、易发脾气等,许多焦虑者在发作时常伴有躯体的种种不适感,如心慌晕厥、胸闷气短、恶心腹泻等现象,而体格检查却未见各器官有什么病变。那么如何克服焦虑呢?焦虑时可以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参加体育活动。把心中的焦虑转化为身体能量排出体外,也可以把心中焦虑的事情写下来或倾诉给朋友听,来缓解自己的情绪。

②抑郁

资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全球目前至少有2亿人患有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常伴有痛苦的内心体验,是世界上最消极悲伤的人,抑郁症号称“第一号心理杀手”。典型人物:林黛玉。抑郁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或心境,轻时心情沉郁、无精打采,自觉脑力迟钝,肢体乏力,不愿参加各种活动,对自己的能力估计太低,对一点困难也无法克服,因而显得十分消极和悲观,严重时表现为极度的愁闷和伤感,忧心忡忡,甚至终日饮泣,自愧难以为人,生不如死。长期抑郁也会造成身体及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如缺乏食欲、失眠,易疲倦,外表略有弯腰驼背姿势。那么如何克服抑郁心理呢?可多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在文体活动中忘情地说笑,从而使得心情变得愉快;也可多与好友谈心,让不良的抑郁情绪得以疏泄;也可多参加班级集体活动,通过活动的成功增强自己对生活的信心,同时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增强生活的动力,从而减轻情绪上的抑郁状态。

③嫉妒

资料:典型的东方式嫉妒具有“嫉贤妒能”的特点,怀有嫉妒心理的人心胸较为狭窄,目光狭隘而短浅。但不是只有这种心理状态的才会有嫉妒心理,其实每个人都会嫉妒心理的体验。典型事例:负荆请罪、既生瑜何生亮、庞涓与孙膑的故事等。

嫉妒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是对他人的才能、地位强于自己时引起的一种怨恨,嫉妒的心理是想尽办法破坏、诋毁对方,而不是让自己卧薪尝胆,奋发向上,设法赶超。因此嫉妒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障碍,嫉妒不仅害人同时也害己,轻者精神压抑,不舒服、不痛快、情绪低落,重者可以导致精神失常,嫉妒者内心是非常痛苦的,有时是嫉妒目的没有达到而痛苦,有时会为达到目的而受良心的谴责而痛苦,由此可见,嫉妒有损自己的品德,有损自身形象,有损自己的学业,有损人际关系,也有损自己的身心健康。如何去克服嫉妒心理呢?首先是化嫉妒为动力,相信自己有充分的实力能超越对方,有了这样的心理状态,就会把不能容忍对方强于自己的嫉妒心理变成奋发图强的动力。其次,可试着开阔眼界,转移注意力,平衡心理。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健全状态的物质基础。这几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人若是身体健康欠佳或是疾病缠身,自然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其他两个方面。而心情不好或社会交往不正常或在群体生活中关系紧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要维护和保持自己的健康,除了注意身体健康外,还要注意保持健全的精神状态和健全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质疑答疑

学生可根据本课内容进行提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解答。

(四)作业布置

1.试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谈谈怎样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2.某学生在考试时作弊,试分析该生的心理状况。

(五)心理健康资料介绍(略)

2.体育实践课教案

(1)文字式教案

按教学程序编写,具体形式为:

①教材内容

②任务要求

③场地器材

④教学步骤

⑤预计生理负荷曲线

⑥练习密度预计

⑦课后小结

(2)表格式教案

表格式教案是运用图表的形式将教案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分配到每一栏中,其优点是清楚明了,目前大部分体育教师都采用表格式教案。体育课包含的结构要素主要有教学基本信息、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如表2-10所示)。现列举几种常见的格式(如表2-11至表2-17所示)。

表2-10 体育课教案所包含的结构要素

img

表2-11 教案模板

img

表2-12 教案模板

img

表2-13 教案模板

img

表2-14 教案模板

img

表2-15 教案模板

img

表2-16 教案模板

img

表2-17 教案模板

img

3.课的设想

课的设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课的设计,是指在备课过程中,明确本节课的指导思想和主题,对整个教学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各个步骤、每种教法进行认真的研究后,拟定出比较详细的实施构想。在前面已详细介绍过。

案例2-23:

《双杠前滚翻成分腿坐》课的设计及教案——索玉华(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

课的设计说明

一、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普通高中体育健康课程》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教学大纲》基本精神和要求,针对高中二年级男生生理、心理特点,课堂教学中,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出发,构建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激励学生在练习中开动脑筋,互相协作、互相研究,注重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掌握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师生共同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

二、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双杠前滚翻成分腿坐动作,发展学生上肢、肩带及腰腹力量,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提高自控能力;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心理品质,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互相合作的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三、教材的选择

教材选择的是体操双杆,单元教学计划共8次课,本次课为新授课第1次课,学生是在复习高一年级已学过的双杆技术动作基础上,学习杠上前滚翻成分腿坐。

四、学生情况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男生,由于他们在身体素质方面呈现体重增长快于力量增长,上肢力量发展滞后于下肢力量发展,同时,又是柔韧性、协调性发展的高峰末期,对于发展学生的上肢及肩带力量、本体感觉、自控能力、平衡能力都有很大的益处。

五、教学分组

按照同质分组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体能、技能基础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教学活动。

六、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屈臂提臀、分肘肩臂撑杠

教学难点:掌握换握杠的时机

七、教学过程及教学策略

1.开始部分: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教育

2.准备部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进行图形跑进,根据主教材和高中男生身心特点,自编一套徒手操。

3.基本部分由于双杠属于体操类教材,不同于其他教材,技术含量高、难度较大,并且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该项技术动作,我们自制了双杠保护带,用于帮助学生练习双杠前滚翻分腿坐。它还可以根据学生掌握技术的情况,调整保护带的松紧,从而消除了学生练习中的恐怖心理,树立起学生练习的勇气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克服困难,挑战自我,获得成功的喜悦。这些都为学生更好地掌握成套技术动作奠定了基础。教师运用示范动作和教学挂图,给学生建立起正确、优美的动作表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新的教学评价理念,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合理运用体验学习、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以及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4.结束部分:配合音乐做放松练习,调整身体,恢复课前相对安静的状态。

如表2-18所示为案例2-23所示内容。

表2-18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时计划

img

续表

img

续表

img

续表

img

4.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

(1)教案是在钻研教材、设立目标、制定策略等一系列操作后反复斟酌修订而成的,它既要忠实于整个设计的过程与结果,又要在行文时进行再思考、再创造。编写教案时决不可图简单而照抄别人的教案或照搬参考书上的教案。

(2)教案必须科学规范,应做到内容准确无误,材料真实可靠,方案切实可行,书写工整规范。

(3)教案要简明清晰,便于使用。教学目标要准确醒目,切实起到教学中的导向调控的作用。教学过程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对关键、要点、警句等处可以“特写”的手法表现出来,以便一目了然。

(4)教案应因人而异。一方面不能强求形式上的统一,应各具特色,在追求高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各显神通。另一方面对不同的教师应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于老教师,他们经验多,善于根据学生临场行为来进行教学决策,其教案可以写得简要一些。而对于新教师,则要求写得详细一些。

(5)教案书写要留有余地,以便完成教案后产生的新思路、新措施能随时添补进去。教案必须在上课前一周完成。

5.编写教案的几个技巧

(1)注意左右关系

表格式教案的左边是教学内容,主要写“学生学习什么或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在准备部分,应依次填写课堂常规、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的内容。在课的基本部分,依次填写动作名称、重点、难点、保护与帮助等。在结束部分,应依次填写放松整理的内容、小结等内容,如果安排游戏和比赛的教学内容,应写明游戏比赛的方法。

表格式的右边是组织教法。在这一栏主要填写“学生怎样学习或教师怎样教”的问题。在教案的右边,一般应对应左边的学习内容,分别依次填写教学组织、教法步骤、要求、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等。对于游戏和比赛,应写明规则和要求。

(2)注意上下关系

在表格式教案中,上下关系指对内容的书写应有一个顺序。一般的顺序为:表头、教材内容、重点、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课后小结、场地器材布置、密度负荷预计。对于左侧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一般是按顺序书写身体练习的名称、动作要领、重点、难点、保护与帮助等;对于右侧基本部分的组织教法,一般应按顺序书写组织、教法步骤、要求等内容。

(3)注意对应关系

在表格式教案中,左右两栏填写的内容有一种对应的关系,即左边的内容总是对应右边的内容。以基本部分为例,左边有个学习教材,右边就有组织、教学步骤和要求与其对应,并且右边“组织”一词与左边“动作要领”一词书写的高度一致,表明这个“组织”仅是对左边一个教材而言的。如果基本部分的“组织”是分组轮换,这个“组织”就应写在比第一个教材要高的位置上,表明这个“组织”是对两个教材而言的。

(4)注意粗细关系

书写教案的内容应处理好粗细的关系。对于不同类型的课,对粗细有不同的要求。新授课的教案一般写得较细致(对新学动作应写明动作要领),复习课的教案书写相对简单(例如:推铅球的最后用力可以写动作要点,即蹬、转、撑、送、挺、推、拨7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