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专题评议

(二)专题评议

进行专题分析与评价,要在一系列课中针对选定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分析,最后将所取得的材料归纳整理做出适当的评价。如专门分析体育课的目标、运动负荷、心理负荷等问题。专题评议的题目可根据需要进行拟定。现提出部分专题以供参考。

1.课的目标

(1)是否体现出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以及从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与成功,即运动参与的目标制定如何。

(2)是否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体育运动知识,较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以及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即运动技能的目标制定如何。

(3)是否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以及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即身体健康的目标制定如何。

(4)是否能够让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即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制定如何。

2.课的内容

是否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及场地设备、气候等具体条件;教材与练习手段的安排是否符合学生全面锻炼身体的要求;课的各部分之间衔接如何,准备部分能否为基本部分做好充分准备;结束部分的内容是否正确。

3.学生的学习行为

(1)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如何,是否认真接受教师的指导。

(2)学生的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学生是否乐于助人;是否敢于展示和挑战自我克服困难;是否坚持不懈,能为团队的胜利积极配合同伴。

(3)学生的健康行为:学生是否穿合适的服装、鞋子;是否积极参与准备活动、放松活动。

4.教学方法

(1)课的各部分分配是否正确,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否密切。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3)讲解示范的水平如何,调动学生队形的能力如何。

(4)教法措施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不同水平的特点。

(5)教师纠正学生错误动作的能力如何。

(6)教学中对学生提出要求和运用教法,是否注意区别对待。

5.体育课的密度

体育课的密度是指课中各项活动合理使用的时间的总和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又称一般密度。

一堂体育课中有以下几种活动:教师的指导(如讲解、示范、纠正错误动作等);学生做练习;学生相互帮助与观察;练习间的等待和休息;组织措施(如整队、调动队伍)。

这几种活动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就是该项活动的密度。如讲解密度、练习密度等。由于练习密度的测定方法简单易行,又最能反映体育课的特点,对提高体育课的质量影响较大,所以目前大多用练习密度来评定和检查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测定、分析课的密度是为了运用测定的客观材料对课进行分析。在分析时应根据课的任务,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以及气候等因素,研究各部分内容所占时间的比例是否合理,直接练习时间有多少,浪费的时间有多少,原因在哪里,分析各部分的练习密度和课的练习密度是否恰当,从中找出经验和问题,改进课的质量。一般一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应在30%~40%之间,有些课的练习密度会超过40%,有些课会低于30%。这由教材性质来决定。例如,篮球课练习的密度比田径项目的投掷课高,体操项目器械练习的密度低于其他教材内容的要求,但运动负荷强度高于其他项目。通过对课的练习密度的统计,分析一节课各部分的练习密度是否适当,以此作为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依据之一。

6.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一次课中,学生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量。

(1)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安排,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换的规律,循序渐进,从小到大,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对低年级学生,在教学开始阶段,运动负荷要适当小些,以后随体质的增强和训练水平的提高再逐步加大。在一次课中,合理的运动负荷曲线(即脉搏变化曲线)应由低到高逐渐上升,到基本部分后半部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到课结束时恢复到接近课前水平。对整个教学过程来说,要根据适应—提高—再适应—再提高的规律,波浪式地增大运动负荷。

(2)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检查和评定。一堂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适,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评定。通常采用观察法、自我感觉法、生理测定法来检验。

①观察法。教师在课中通过对学生外部表现进行观察,主要从学生的脸色、呼吸、汗量以及完成动作的质量、控制身体的能力、注意力、练习的积极性等方面判断生理负荷的大小。

②自我感觉法。以学生自述主观感觉来判断生理负荷的大小。如自我感觉对练习的兴趣、课后饮食、睡眠等。

③生理测定法。包括测定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肺活量、吸氧量、尿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最常用的是心率测定法。

④体育课生理负荷的分析与评价:分析与评价一节课的生理负荷安排是否合理,主要是从课的平均心率和生理负荷变化过程两个方面进行的,据我国学者研究,不同学段学生体育课平均心率参照标准为:小学(125±5)次/分钟,初中(130±10)次/分钟,高中生(135±5)次分钟,高中男生(140±10)次/分钟。

理想的是在基本部分的后半部分出现高峰。对体育课生理负荷进行分析与评价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整堂课心率变化的趋势是否合理;生理负荷的一般水平和最高点出现的时间和次数是否合理;每分钟平均心率是多少,是否合理;课后心率恢复情况如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