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诱导迁移类
是指教师根据迁移理论知识,运用一些诱导性练习,结合正确动作与错误动作的对比,帮助学生逐渐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
1.心理诱导
学生因学习目标不明确、怕苦、畏难等而产生的错误动作,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性,采用一些诱导性的练习内容,帮助学生转移形成的错误动作以完成正确动作。
案例9-8:
山羊分腿腾越课上因紧张胆小不敢跳,勉强为之导致动作变形。
纠正方法:选择这项教材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而不少学生对于支撑跳跃项目表现出害怕心理,特别是少数女生。在上器械练习时,教师选择让勇敢的学生先跳,那些胆小的学生看到前面的同学轻松跳过,心理上的障碍也就减少了一些。然后针对少数同学加强鼓励和引导,并让已经跳过的同学给他们传授经验,让他们知道眼前的“山羊”并不是不可逾越的,只是因为自我心理上的畏惧而已。
在轮到一些胆小的学生练习时教师亲自进行重点保护,并不断鼓励,最后学生上器械练习后给予鼓励并表扬。让他们在产生成功感后能够一鼓作气把动作学会、学好。
2.正迁移诱导
起正迁移作用的动作技术之间,具有积极的诱导和相互帮助的效应。当学生出现错误动作时,教师将学生诱导到具有正迁移特点并掌握得较好的动作技术上来,以便有效地纠正错误动作。
案例9-9:
山羊分腿腾越中的错误动作——推手动作不正确。
纠正方法:在练习中发现,有少数学生的推手部位不正确,他们主要用手掌的前部和手指推山羊,像蜻蜓点水似地轻轻一推,而掌心和掌根没碰到,所以推手动作没有力。教师针对这一情况,通过“快速推手”和“缓慢推手”分腿腾越动作的正误演示,以及推墙练习,使学生的快速推手动作有了较大的改进。指出并纠正后,动作就有了较大的改观。
3.条件诱导
学生通过对所设标志物和人体在空间的方向、位置关系的判断,按照动作技术的要求来控制身体动作,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案例9-10:
投掷动作学习中的错误动作:出手角度低。
纠正方法:在投掷动作学习中,为了让学生能掌握好投掷物出手时的角度,可在投掷区前面设一定高度的标志物(橡皮筋、竹竿等),要求投掷物出手后从标志物上方越过,经过反复练习即可纠正出手角度低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