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认知层次水平分类

一、根据认知层次水平分类

国外教育家特内曾根据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的基本思想创设了“布鲁姆—特内教学提问模式”。在这种提问模式中,根据认知领域的六个主要层次,教师的提问被分成由低到高六个水平,分别为:知识(回忆)水平提问、理解水平提问、应用水平提问、分析水平提问、综合水平提问和评价水平提问。其中:知识(回忆)水平提问、理解水平提问、应用水平提问属于低级认知提问;分析水平提问、综合水平提问和评价水平提问属于高级认知提问。

1.知识(回忆)水平的提问

该水平提问的主要目的是用来确定学生是否已记住先前的内容,这是最低层次、最低水平的提问,它所涉及的心理过程主要是回忆。教师常使用的关键词是:谁、什么是、哪里、什么时候等。如足球起源于哪个国家,某一技术的动作环节、动作要领、重点与难点是什么,何谓“极点”现象,等等。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回答无需做过多的思考,只需要通过回忆,陈述已学过的知识、概念、动作方法即可。

案例7-1:山羊分腿腾越单元教学第四课时教学片段

学校:×××

学生学段:水平四(初二年级)

教师:×××

教学内容:山羊分腿腾越完整动作及拓展练习

教学片段:

师:在上一堂课中,老师讲过山羊分腿腾越动作由四个环节组成,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哪四个环节?

生:助跑。

师:谁知道第二个环节呢?

生:踏跳。

师:第三个环节呢?

生:分腿。

师:也就是什么?

生:支撑。

师:对,支撑跳跃。那第四个环节呢?

生:落地。

师:对,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整个分腿腾越动作有助跑、踏跳、支撑跳跃和落地四个环节。下面我们就先练习下助跑与踏跳这两个动作。

知识水平的提问要求学生通过回忆检索已有知识来回答问题,问题的答案教师先前就已经给出,学生不需要深入思考,只需要从记忆中提取材料,就可以回答此类问题。由于此类提问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较少,学生不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就能回答,因此,此类问题在课堂上不宜过多使用,一般在课堂引入阶段教师检查学生先前知识情况,或课堂讲授阶段教师了解学生对新内容的掌握情况时,适合采用此种提问方式。

2.理解水平的提问

该水平提问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帮助学生组织所学的知识,弄清它们的含义。这类提问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所学的知识,能比较和对照知识或事件的异同,还要求学生能把一些知识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在这类提问中,教师常使用的关键词是:用你自己的话叙述、比较、对照、解释等。如谁能理解蛙泳腿的“收、翻、蹬、夹”的含义;为什么剧烈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等等。要确保学生能够回答这一水平的提问,就必须先把提问所涉及的知识提供给学生。

案例7-2:“箱上前滚翻”教学片段

学校:×××

学生学段:五年级

教学内容:箱上前滚翻、障碍接力

教师:×××

教学片段:

教师进行箱上前滚翻动作示范

师:同学们讨论思考下,箱上前滚翻与垫上团身前滚翻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思考

师:哪位同学说下他们之间的相同点是什么?

生:着垫顺序一样。

教师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

生:都是要滚得圆、滚得直。

师(补充):是不是都还有蹬地动作呢?那么不同点是什么?哪位同学回答一下?

生1:垫上前滚翻不需要助跑踏跳。

生2:箱上前滚翻提臀要高于肩。

生3:箱上前滚翻要先直臂后弯臂,再低头含胸。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进行箱上前滚翻的学习

3.应用水平的提问

该水平的提问的主要目的是用来鼓励和帮助学生应用已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类提问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原理或理论,在尽量少的指导下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类提问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是:应用、运用、分类、选择、举例等。如剧烈运动后应如何补水,如果有人想发展他的上肢力量,你将推荐他进行什么性质的运动练习,关节扭伤后应如何处理;等等。要回答这一水平的提问,学生就必须应用已学过的知识,根据问题的情境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7-3:高二年级学生的体操跪跳教学片段

在体操跪跳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弹簧,然后让学生跪立垫子上模仿弹簧的反弹并亲身感受。

师:如果要弹跳起来,我们首先应该怎么办?

生:身体向下压。

师:力量从哪里来?

生:摆臂、压小腿。

师:弹压下去后,是什么状况?

生:腿面贴垫。

接着教师演示弹簧反弹并结合学生的模仿练习,启发想象,引导学生体会动作要领,得出结论。

4.分析水平的提问

该水平提问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分析知识的结构、因素、弄清事物间的关系或事项的前因后果。这类提问要求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并且能够分析动作,以确定原因并进行推论。在这类提问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是:为什么、什么因素、如何证明、是什么原因等。比如为什么有些运动减肥者每天都进行却达不到减肥目的,影响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等等。该类提问属于高层次水平提问,要求学生必须思考,寻找依据,进行比较高级的思维活动。

案例7-4: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跑几步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课)

学生练习后,教师提问:“看着刚才同学们的练习,我们大家也知道以前跳单双圈的动作要领。现在你们想给其他同学提什么建议?”

生1:“单圈的时候要单脚,双圈的时候要双脚。”

生2:“不要踩到圈。”

生3:“要按照节奏跳。”

生4:“落地时要稍微下蹲。”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接下来大家就根据这几个建议继续练习。”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跑几步单踏双落练习后,教师提问:“老师看了同学们的练习,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落到垫子上以后,有些同学身体往前趴或者东倒西歪,哪个同学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生1“没有缓冲。”

生2:“没有下蹲。”

师:“老师刚才给同学们喊的节奏是:跑——跑——跑——跳——蹲。也就是说落地的时候要双脚同时落地并下蹲。再练习的时候要注意,同时要给同伴喊节奏加油。”

学生继续练习……

5.综合水平的提问

该水平提问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的或有创造性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关系。这类提问是一个不断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常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这类提问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是:预见、创作、如果……会……总结,等等。比如,总结篮球运动有哪些基本技术以及它们的应用时机,等等。这类问题的回答,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并通过想象、推理、综合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

案例7-5: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篮球投篮得分游戏

球类游戏“3对3半场比赛”结束后:

师:什么时候才会决定投篮?

生:挡在适当的投篮距离,并判断对方来不及防守的时候。

师:你会怎样将球投出,以保证投篮的准确性?

生:身体面向球筐,手托稳球,手肘低于球并贴近身体,膝关节未屈,球出手后手指指向篮筐。

师:同学们的回答很对,老师再补充一下。投篮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时机:(1)在有效攻击区内持球摆脱对手后;(2)在习惯投篮位置和有效区域内获球时;(3)防守者距自己较远,或注意力分散时;(4)战术配合中出现预期的投篮时机;(5)同伴处于抢篮板球的有利位置;(6)特定的战术行动需要强行投篮时。

6.评价水平的提问

该水平提问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帮助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来评价材料的价值。这是提问的最高层次,它要求学生对一些观念、价值观、动作技能进行判断和评价,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这类提问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是:判断、评价、证明、你对……有什么看法,等。如你认为×××同学的挺身式跳远动作完成得怎样?谁来回答一下,他做的示范好吗?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等等。一般来说,回答这类问题前要让学生先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给出正确判断评价的原则,这样才有评价的依据。如表7-1所示为根据认知水平关键谓语动词设计的问题范例

表7-1 根据认知水平关键谓语动词设计的问题范例

img

续表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