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令技能提升的注意事项
1.发声部位要正确
口令练习时正确的发声部位应该是:胸腔、口腔、头腔三个部位产生共鸣。
一般在发口令前要吸气,吸气的深度根据口令的类别和要求而定。如下达短促口令“立正”“稍息”“报数”等,一般向下压气,以胸腔共鸣。下达连续口令时,要带拖音,如“齐步——走”“向右——转”等吸气要深一些,一般要吸到丹田,达到发声洪亮、宽厚、有气势的目的。
2.掌握好口令的节奏
各种口令的下达都要注意节奏,预令、动令和间歇都要有明显的节奏,一是为了学生能听清楚,二是让学生能有所准备。在体育教学中,下达口令时要注意字与字之间不可平均发音,要有所侧重。
下达预令时,无论字多字少也不能断开,要一气呵成。如“向右看——齐”不能喊成“向右——看齐”,也不能喊成“向——右——看——齐”。
喊动令的时候一定要短促有力,前面的预令要有所间隔,要断开。体现其果断、威严和强化作用。
在喊无预令口令时,两个字不得平均发声,应做到前一个字轻,后一个字重;前一个字短,后一个字稍长。如“稍息”“立正”等。
口令的节奏也要视实际教学内容而定。比如,准备操的口令应根据活动关节及肌群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口令下达。若活动较灵活的关节,如肩关节,腕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时,口令的节奏可以明快些。
3.合理地运用呼吸
“善口令者,必先调其气。”这也说明了“呼吸”与“口令”的关系,正确的呼吸是掌握好喊口令的基本技能,在喊口令的时候,要把发声器官协调一致地动员起来,才能加大呼气量,获得正确的发声,达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呼喊口令的时候,要根据口令的性质来决定吸气的深度,如喊长而大的口令,就应吸得深些,吸气深,肺部空气多,肺部发出的气流就强,声带振动的频率就高,振幅大,发出的声音也强。在这种情况下发出的口令,自然就能做到底气足、声音洪亮、有气势。
下达口令时要注意音量的强弱变化,突出主音。
声音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队伍的纵深、长度和人数的多少。一般都是把重音放在最后一个字,并且音调要好一些。比如“齐步——走”“向右——转”。
体育教师根据这一下达方法,在熟知不同的情况和场景下,灵活地加以运用。比如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来决定口令下达,班级人数较多时,下达口令拖音就应要大些,并相应地长些;队伍小,声音就可小些、短些。
4.教师要有正确的站姿
练习口令首先要掌握正确的站立姿势,因为正确的站立姿势是口令发声的基础,它能使发声器官的各个部分处在最有利的体位,易于相互配合,协调动作,从而获得正确的口令发声。并且,教师站姿端正,也能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增强口令的感染力,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