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技能的功能

二、示范技能的功能

1.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有利于更快地掌握技术动作

体育教学过程中,示范是教师把整个技术动作完整地向学生示范一遍,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视觉上了解动作的结构顺序、形象以及要领和方法,从而更好地进行模仿,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必须经过三个阶段: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在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动作没有感性认识,采用示范和讲解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理解动作学习任务,建立动作表象和一般概念,形成动作的基本结构。在进入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由于学生容易表现出动作不准确、不协调,并伴有多余的动作和错误动作,此时,教师运用多种示范(比如正误对比示范),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正确动作的理解,提高动作的协调性,规范动作细节,形成动力定型。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是新课程具体目标之一。因为学生有了良好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就能形成运动的积极情感,乐于参与练习,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真正地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体育教学中教师正确、轻快、优美的动作示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教师示范动作的感染,在欣赏示范动作的同时受到一种力的鼓舞、美的熏陶。在教师正确的动作示范的影响下,使学生油然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从而提高学习动作技能的积极性,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体育课教学中动作示范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在示范前或在学生观察动作的同时,经常会采用提问、引导、启发等手段,提出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积极讨论,比较概括,理解动作,做出回答,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中,教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遇到障碍如何变方向”“变向后怎样快速推进”等。在教师的有效提示和启发下,学生通过对动作的仔细观察,不仅能扩大直接经验范围,丰富感性认识,加深对动作的直接感受程度,形成正确概念和动作,而且能有效地训练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综合和概括的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教学过程,不仅是掌握和分析问题方法的过程,也是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4.提高学生的审美艺术素质

正确的示范可以使学生体验到体育动作的形体美、力度美、娴熟美和健康的同时,获得一种满意的心理感受,并由此而产生学习体育技术动作的极大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才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保持动作美、姿态美和形体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