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学生思维,发展认知能力

(二)启发学生思维,发展认知能力

学习不只是要让学生掌握一门学科或几门学科的具体知识与技能,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这一点比掌握具体的学习内容更为重要。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在直观演示的过程中掌握感性知识,然后利用讲解和概括性的思维活动将感性知识加工、提炼成理性认识,上升为动作要点。这里包括了学习迁移中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认知活动,以及对知识的记忆和储存。但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把经验储存于大脑之中,而是最终要将所获得的经验应用于实际的各种情境中,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各种问题,实现知识的价值,即应用知识。学生的认识过程是教师定向讲解的思维过程,是教师将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清楚地呈现出来,引起他们的注意、思考、概括,使之最终获得的过程。

精心准备的讲解,既是教师的义务,又是教师的责任。如果教师事前缺乏准备,讲解的内容杂乱无章、语无伦次,声调平淡,学生会感到乏味、困倦,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直接影响到教育和教学效果。在课堂或操场上讲解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也是思维过程和学习方法的传授,这是每位教师应当注意和重视的问题。

一个事件、一种现象、一个动作或技术、一个问题怎样去讲解和分析?怎样选择讲解的内容?讲解的重点是什么?每个问题又分几个层次?讲解的顺序怎样安排?通过什么方式讲解效果最好?面对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教师在讲课之前进行认真的思考、琢磨、推敲和准备。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对这些问题思考成熟后进入教室或走上操场,就能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运用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的认识方法,通过运用自己的讲解技巧,展示辩证的思维过程和科学探讨问题的方法。教师的讲解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潜移默化地传授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过程。所以,教师讲解必须具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内容正确,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样的讲解才会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