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技能提升的原则

一、导入技能提升的原则

导入的类型很多,在设计和实施中,均应遵循下列原则,才能导之有方。

1.目的性

教师要明确导入技能教学的目的,无论采用何种导入方式都应该使设置的内容指向教学目标,服从于教学任务和目的要围绕教学和训练的重点。通过导入教学活动,应该使学生初步明确将学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学。教师必须课前精心设计导入的方法,使用简练的语言或其他形式,准确表达教师通过导入想要达到的意愿。意愿可以侧重某个方面,比如集中注意还是激发兴趣等。明确的目的性有助于教师正确运用导入技能并收到预期效果。

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能只顾追求形式新颖而不顾内容。不要让导入内容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而是要使导入成为学生实现教学目标一个必要和有机的组成部分。

2.相关性

导入的相关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导入的内容的设计要与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相适应,尽量选择学生身边的情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这样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另一方面是指在导入阶段要善于以旧抓新,温故知新,揭示新旧知识、技能的关系,使导入的内容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相关。如果导入与内容脱节,不管导入多么别致、精彩,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3.趣味性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富有启发趣味性的导入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能创造愉快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自主进入探求知识的境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在设计导入的时候,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能引起学生好奇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教师导入的语言要有趣味性、幽默感,要经常出新,不能老生常谈,单调乏味。

4.简洁性

课的导入一般只占用一两分钟时间,因此,教师的导入语言和方法一定要简明扼要、言简意赅、重点突出,要给学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导入决不能长篇大论、拖泥带水,那样会使学生产生反感。

此外导入的方式很多,设计导语时要注意配合,交叉运用。不能每一堂课都用一种模式的导语,否则就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引人入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