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微课评价标准
2025年11月07日
(二)高校微课评价标准
微课有课程的属性,也有课件的属性,即有知识性,又有资源性,因此可以有多重评判标准和要求。比如可以用上文提到的“四术”作为衡量标准,但最核心的是以下五个方面:
1.选题设计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做微课,必须是重点和难点。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规律,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
3.作品规范
微课视频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视频画质清晰、图像稳定、声音清楚(无杂音)、声音与画面同步;微教案要围绕所选主题进行设计,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微习题设计要有针对性与层次性,设计合理难度等级的主观、客观习题;微课件设计要形象直观、层次分明;简单明了,教学辅助效果好;微反思应在微课拍摄制作完毕后进行观摩和分析、力求客观真实、有理有据、富有启发性。
4.教学效果
构思新颖,教学方法富有创意,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教授类、解题类、答疑类、实验类、活动类、其他类;录制方法与工具可以自由组合,如用手写板、电子白板、黑板、白纸、PPT、Pad、录屏软件、手机、DV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制作。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精彩有趣,启发引导性强,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能力的提高。
5.网络评价
参赛作品发布后受到欢迎,点击率高、人气旺,用户评价好,作者能积极与用户互动。根据线上的点击量、投票数量、收藏数量、分享数量、讨论热度等综合评价。
如表14-2所示为微课评价标准。
表14-2 微课评价标准(参考)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