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组织管理技能的构成要素

三、体育课堂组织管理技能的构成要素

根据系统的生成理论,体育课堂组织管理技能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学控制、过程组织、引导与纠错、应急处理和鼓励总结五个大项,如图10-1所示。

img

图10-1 体育课堂组织管理技能构成要素

1.教学控制

教学控制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是使课堂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一节体育课的好坏,直接评价是学生学习结果,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却是对过程的控制。此外,有效的教学控制还可以对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减少事故的发生等都有重要作用。教学控制的内容包括三部分,分别是教学容量控制、教学时间控制和教学节奏控制。

教学容量控制是基础。只有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更好地接收学习的信息,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条件,可以说是教学控制的基础。

教学时间控制是教学控制的桥梁。以一堂体育课45分钟为例,有效的教学时间控制就是要合理安排分配教师讲解时间、教师纠错时间、组织队伍调动时间及学生练习时间。一般情况下练习时间以30分钟左右为宜。如何科学地讲解知识技能,让学生更快地理解,以便增加练习时间,合理地分配时间对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具有重要作用。一节课的时间分配大体是:

导入阶段(开始部分):5~10分钟

展开阶段(基本部分):30~35分钟

总结阶段(结束部分):5~10分钟

教学节奏控制是手段。体育教学的节奏主要指课堂节奏,恰到好处的课堂节奏让学生产生美的感受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情况下,一节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为心率120~140次/分钟,而且在课的不同阶段所达到的运动负荷不同。体育课教学节奏的安排,应考虑学生年龄特点、生理发育的成熟程度,科学的教学节奏控制可以有效地发挥体育课堂组织管理技能的功能。

怎样才能使教学节奏处于最佳状态呢?第一,教学内容要详略得当;第二,教学速度要快慢适度;第三,体育教学活动要张弛有度;第四,体育教学形式要变而有序;第五,体育教学组织要收放交替。

2.过程组织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决定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关注学生,并加以必要的控制。教学过程组织主要包括安排小组领导、详解练习方法和安排练习场地。

(1)合理安排练习小组组长

教师在备课前就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小组长时从多方面考虑,一般是选择上课积极、身体素质好、人际关系好、最好有一定技能基础的学生为宜。教师在组织练习时,不可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只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巡察。因此,选择一个优秀的小组长对于老师来说起到了积极的协助作用。

(2)灵活运用教法

由于体育课是以直接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因此,教师在教授时应体现精讲多练,使学生的练习密度在课的总密度中占最大的比例(学生在体育课中的练习密度一般以35%~55%为宜)。精讲多练的同时还应强调练习方法,注意讲练结合。

(3)合理安排练习场地与练习器械

由于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练习场地与练习器械的安排也就不同。这就需要体育老师开动脑筋,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器械的利用率,多采用分组活动和分散活动的方式。比如:器械不够,则可采用分组轮换或循环练习的形式,以加大学生的练习密度。

3.引导与纠错

引导与纠错在体育课堂组织管理中占有重要比例。体育课堂中的学习一般为技能学习,而技能学习的特点是需要长时间的身体练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与引导。展示就是将要教授的技能内容以直观的形式进行示范,帮助学生建立直接感知意识,然后通过练习进行强化和巩固。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纠错是体育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正确掌握动作要领起到关键性作用。体育的学习不是死记硬背的过程,其模式一般为:练习—体验—发现错误—纠错—再练习,如此循环直到完全掌握动作技能。纠错时要把握“四字”方法,即“望、思、辅、评”。

4.应急处理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是指体育课堂中突发的出乎意料的事件。体育课堂中的偶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很多,内容也是各不相同。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必须具备教学机制这一素质。

从体育教学过程来看,体育课中的偶发事件来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1)教师内因

①教学语言方面的失误

在教学中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求体育老师做到语言准确无误,动作要领清晰、易于理解,口令明确简洁。因为语言可能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或一时口误或疏忽,在出现语言表达失误的情况下,一般学生都只会和教师会心一笑。假如引起误会,教师应该声明纠正,并重新强调正确语言,这样学生们都可以接受。

②动作技能方面的失误

案例10-1:

在进行高中排球的正面扣球教学中,教师由于不同原因没能完成好扣球动作,有时甚至可能没能扣到球。场下有些调皮的同学可能会因为老师有失误而笑个不停,甚至喝倒彩。

此时,教师首先应该保持冷静,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可意气用事,也不要惊慌失措,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积极思考对策,力求变被动为主动。比如先和同学们一起笑,同时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错误动作。然后提问学生造成动作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再解释如何防止或纠正这个错误的动作,等等。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嘲笑中转移到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作要点上来。

(2)学生内因

①学生自律行为不当

案例10-2:

在做练习时两个同学在队伍中相互追逐打闹,扰乱秩序。教师看到后,可以大声对全班同学说,某两位同学对追逐跑练习很感兴趣,要不让他们演示一下,下次课我们四百米追逐跑练习好不好。这样打闹的同学基本上会理解教师的用意而快速回到队伍中来。

②学生练习失误致伤

由于一些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在教学中讲解、示范动作要领、练习要求和保护帮助时,个别同学没有认真听讲,造成练习时失误甚至造成身体的伤害。此时,教师应该保持镇静,切不可惊慌失措。首先停止练习,检查受伤同学的伤势情况,必要时马上送医院救治。处理偶发事件的同时还要继续组织和安排好其余同学,切不可顾了一头忘记另一头,应妥善地消除或控制意外事态的发生和发展。

(3)教学环境因素

教学环境的突变问题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

①内因即教学内部环境的变化。对于体育课教学中内部环境的变化,主要还是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械的异常情况的发生。

案例10-3:

在上支撑腾越内容时,发现跳箱因使用或意外情况发生了变形或破损无法正常使用时,教师可以把在箱上的练习简化为在海绵包上的辅助练习,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身体素质的练习,同时提高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做到能灵活巧妙、视具体的情况变化而随机应变。

②外因即教学外部环境的变化。

案例10-4:

原定为室外的实践课内容,突然下大雨导致室外课无法正常进行,这时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好两个教案,一个为主要的实践课内容的教案,另一个则是备用的理论课教案。最好还备有一些带多媒体内容的教学课件或体育集锦,这样可以激发因没能上室外课而扫兴的同学们对吸收体育理论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

5.鼓励总结

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还表现在及时合理地做总结,并不断提醒鼓励学生,使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做好鼓励与总结不仅要体现在课堂的末尾或课后,更应体现在整堂课中。包括个别鼓励和集体鼓励。

在体育课中,教师要多使用“加油”“这个动作完成得很好”“表现很棒”“大家给予掌声”等鼓励性语言,提高学生士气,尤其是在做一些难度较高的动作时,信心的建立尤为重要。在鼓励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动作要领,并利用口令的形式总结出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案例10-5:

蛙泳教学时,教师在提示学生的同时,口中不断重复“划水臂下垂,冲手后蹬腿”的口令,并对学生的动作及时做总结。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