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技能提升的原则
2025年11月07日
一、示范技能提升的原则
示范技能提升主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服务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指向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
1.服务性原则
动作示范是为了顺利实施教学,指导学生完成运动技能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因此,运用时必须始终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内容及要求,根据教学活动的进展情况,结合教学实践以及整体或个体的需要进行。
2.可行性原则
动作示范的运用,必须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内容和进度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自身条件,即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及各自的认知能力等因素。同时也要考虑到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所实施的示范动作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形成正确的学习心理定向,在可行的基础上进行。
3.指向性原则
动作示范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一个直观、立体、清晰的运动表象,建立起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进而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因此,教师的动作示范必须根据学生心理的需要并结合实际,明确指向教学内容和需要解决的动作技术问题。
4.针对性原则
动作示范的内容、形式、方法不同,所起的作用就不同,得到的教学效果也不同。运用示范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
5.实效性原则
动作示范要讲究实效性,要在示范规范、突出重点,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结合实际,选择好时机,使自己处于最佳的示范位置,控制好速率与节奏,确保学生得到有效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