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技能学习的组织与管理技巧

(一)运动技能学习的组织与管理技巧

掌握运动技能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加强技能学习的组织与管理是体育教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技能学习应正确把握主导与主体的内涵,充分发挥教师的学习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根据认知心理学和技能学习理论,运动技能学习的组织与管理可分为导学、讨论、练习、点拨四个主要环节。

1.导学

导学是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手段导入所学运动技能,以引导学生具有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观察思考等心理适应和生理的准备。导学活动由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和准备,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有目的的安排,为学生的自学、自练指明方向、做好铺垫。运动技能学习的导入应依据所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等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不可千篇一律,其常用的导入方式在导入技能中已详细介绍,在这里不做赘述。

2.讨论

通过导入阶段的学习,教师要将所学的运动技能展示给学生,讲解相应的练习要点。然后,师生可进一步讨论。师生讨论可分为师生之间的讨论和生生之间的讨论。讨论是培养学生集体思考、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手段。为了使讨论达到应有效果,教师必须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由原来的消极等待发展为主动获取,进行创造性学习。在生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回观察,听取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及时将讨论引向深入。

3.练习

学生练习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练习是学生根据自己认知水平对所学动作技能逐步认识、提高、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手段)去尝试、摸索和完善动作技能,继而达到掌握动作技能的目的。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及时点拨,以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技能。

4.点拨

点拨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精练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和练习进行“画龙点睛”的点化和指导。它是突破教材重点、难点,促进学生迅速掌握动作技术,发展运动技能,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水平出发,掌握好点拨时机,适时进行点拨。其点拨时机有:

①练习前点拨:有些动作,练习时因移动的速度快或距离远,不便于教师观察和指导,需在练习前由教师对动作要领进行指点。学生练习时可把注意力放在教师的要求上,使练习合乎要领。

②学生回答问题时点拨: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如遇表达不清,回答不完整或出现回答困难时,应给予点拨,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其回答问题的能力。

③纠正错误时点拨:有些动作尽管练习前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学生在练习中仍顾此失彼,出现错误,此时,教师的及时点拨可避免错误动作的出现,也利于纠正错误动作。

④学生有害怕心理时点拨:在学习较难或较危险的动作时,学生产生害怕心理,不能正确地完成动作,或有可能发生危险时,进行点拨,有助于学生体会动作感觉和用力时机,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更快地掌握动作,消除害怕心理。

总之,点拨需要教师有一语点中、片言解惑的综合能力,更需要教师具有驾驭全局,掌握时机的教学能力。恰到好处的点拨既可以是一种点示——突出重难点,也可以是一种点化——化解困难、剖析困惑,还可以是一种点评——通过评价促进学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