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技能的功能

二、结束技能的功能

1.恢复身心

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学生在课中必须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锻炼。负荷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并不能随着运动的停止而立即消失,运动中,新陈代谢急剧加速,脉搏、呼吸频率比安静状态下成倍增加,以使人体在运动时有充足的氧和营养物质提供,运动停止后,机体为了偿还运动时欠下的氧债,各器官系统仍处于一个较高的活动水平,需要科学手段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而运动时学生心理所表现出的兴奋状态也需要调整到相对安静的状态。体育课结课时,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整理活动,促使学生身心的紧张状态逐渐放松下来,缓解机体的疲劳,顺利过渡到其他课程的学习

2.巩固强化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先多后少,先快后慢”,也就是说,在学习刚结束时,遗忘最容易发生,遗忘率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率下降的速率逐渐趋缓。为了阻止遗忘大规模地发展,最有效的策略是在学习刚结束时,迅速进行复习。结课时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技能的概括总结,是一种“及时回忆”,是知识、技能的再次重复深化加深学生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理解记忆。

3.构建知识体系

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任务,都有主次之分,且后面的教学活动往往冲淡了前面的学习内容,学生一时难以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结课时通过归纳分析、比较等手段,帮助学生进行简要的回忆和整理,理清知识脉络,便于学生把握教学重点,使学生容易从复杂的教学内容中简化储存信息,把本节课的知识点“同化”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形成一个“点、线、面”结合,纵横交错的知识体系,促进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4.承上启下

体育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每一节课虽独立成章,但又紧密联系在一起,结束部分是上下衔接的关键。在结课时,教师不仅总结概括所学的知识,技能体系,还要提出新课题或主要内容,设置悬念,为教授下一个新课题创设教学意境埋下伏笔,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起到“课断思不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作用,在课与课之间架起一座知识的桥梁。

5.拓展延伸

在课结束时,教师通过布置课外作业,向学生提出更高的期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把学生引向教材之外、课堂之外、学校之外广阔无边的知识海洋,使学生的学习、锻炼活动不因为课堂结束而结束,而是延伸至课后、课外,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