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技巧、策略

三、课堂提问的技巧、策略

1.优化环境

课堂教学气氛和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提问氛围,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兴奋状态,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应态度温和、语言亲切,给学生一种亲切感,通过鼓励学生的表现欲、学习欲,营造最佳的提问氛围,切忌使用强制性的语言和态度提问。此外,教师还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采取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心情或协商的语气提问,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回答问题。这样长久坚持下去,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教师的课堂提问才会收到实效。

2.精心设计

问题设计是实施有效提问的前提。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促进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思考,提高教学效果。反之,一个不严谨或不科学的问题,则会使学生茫然、无所适从,甚至严重阻碍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要实现有效提问,必须从精心设计问题入手。

(1)明确提问目的

完成问题框架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因此,设计什么类型的问题,怎样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动机,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等,教师都必须全面地考虑清楚。

(2)问题的设计既要合乎教学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疑解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要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所要学习的主要技术原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在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或引导学生发现教学或学习中的问题,问题要紧扣技术原理这条主线,应在明确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将技术重点、难点与所要解决问题紧密结合。此外,体育教学面对的是一个班集体,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考虑问题难度和跨度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般来说,问题的难度应与中等以上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所设置的问题要可望也可即,能让学生“跳一跳”确实能摘到“果子”。

(3)问题的数量、顺序要合理

这里所说的数量合理,主要是指提问次数不宜过多,要尽量做到少而精、短而明,避免“满堂问”,做表面文章。体育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科学课学习,体育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尽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身体活动,再加上体育课中学生的位置相对不固定,如果提问的次数过多且每次都集合学生,势必影响学生身体练习的密度。

顺序合理,主要是指问题的排列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要依据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各类问题的提出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阶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将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一般来说,知识、理解性问题为先;应用、分析性问题次之;综合及评价性问题最后提出。

(4)有效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

体育教学面对的是一个班集体,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综合各种要素,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效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提出可望也可即的问题。提问过于简单或过于抽象均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进程和效果。

3.适时提问

问题是“死”的,学生是“活”的,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情况随机应变,切实有效地把握提问时机。一般来说,好的提问时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过程的最佳处提问

教学过程的最佳处可以是以下几种情况:①当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抓住疑难点进行提问。如在前滚翻教学时,有不少学生翻不过去,或者翻过去不能蹲立,或者翻斜出垫,学生对此感到为难,这时教师可提出三个问题让大家思考:是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才翻不过去的?为什么不能蹲立?是什么原因造成翻斜了呢?通过这些提问,使学生对造成动作失败的原因有进一步的理解,从而解决了不知如何改正错误动作的难处。②当学生对动作概念理解带有片面性,认识不清时,抓住模糊点进行提问。如在教引体向上时,在如何理解“双手正握杠呈悬垂后,用力屈臂上拉引体至下颌过杠。引体时,不可借助蹬腿和摆动的力量”这些动作要领时,有不少学生在心里会问:是仅靠上臂的力量来做引体向上的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会怎样呢?以此关键问题进行提问,然后再引导学生联系动作要领,并结合练习,深入讨论。从而明白了不仅要靠上臂的力量,而且还要靠腹肌、背肌力量以及杠的反弹力的配合来做引体向上,要求引体时不要借助身体摆动和屈蹬腿的力量。这样提问引导,既理清了学生的模糊认识,又提高了思维能力。③当学生受旧技能影响无法顺利实现技能迁移时,抓住矛盾点进行提问。

(2)在教学重点、难点处提问

教学内容能否成功地传授给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本节内容重点、难点的把握。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注重对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方法的选择。而在重点、难点处恰当设疑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少年拳第一套的跳步推掌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有目的地把“跳步推掌”这个动作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向学生提出:“怎样做到掌要直、肩要沉、劲要顺”“动作要做到紧凑、连贯、轻巧有劲力的关键在哪里”,等等。这样提问,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自主地进行一招一式的反复练习、尝试,从中悟出练好武术动作的方法、要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在教学内容过渡处提问

在过渡处设疑不仅能起到以旧引新、承上启下的目的,而且还能够激发和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敏锐的眼光捕捉学生的信息,抓住每次提问的良机,巧妙设疑及时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4.合理候答

首先,在教学提问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教师只有有效把握提问后的期待时间,才能使提问的效果发挥到最佳。如果思考时间不足,学生则无法彻底理清思路;如果思考时间过长,则在做教学“无用功”。因此教师要根据问题的性质给学生留出适当的考虑时间。一般来说,假如要考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一般等待1秒左右为宜;对于探究性问题、需要学生合作交流的问题,就需要延长思考时间,一般可留3~5秒,甚至更长时间。实验表明,当教师把等待时间一秒又一秒地拉长,课堂就会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如学生的回答会越来越详尽,发现的问题会越来越多,等等。如果等待时间超过10秒,说明问题太难,学生可能已经无从下手或者思维已处于不清晰的状态,就需要教师及时提示,帮助学生解困。

其次,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如果说问是一门艺术的话,那么听也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涉及人的行为、认知和情感等各个层次,而且需要心与心的交流。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将自己全部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给予对方最大的、真诚的关注,表示出对学生的尊重和兴趣,如果教师表现出不耐烦、目光游离,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

5.恰当理答

学生回答完毕,教师及时准确的反应对学生保持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很重要的作用。这种反应是在瞬间完成的,因此存在着很多技巧。首先,教师必须充分注意师生之间在心理特征、知识能力水平、生活经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差距,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反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表扬和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勇于发言。其次,对学生的回答要积极评价。在答案的取舍上要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无论学生的回答多么不完美甚至完全错误,都要采用建设性评价,不要用否定性批评,同时及时给出正确答案。当学生的回答表述不清楚时,应适当帮助学生补充、完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