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队伍的安排与调动要合理
队伍调动是体育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衔接。从课的开始到结束都离不开队伍的安排与调动,课开始时的组织讲解队形,课中练习区域调换、集中讲解以及纠错的组织形式,课后的快速集合及放松队形,不仅能严密教学组织,而且有利于师生的课堂交流,为学生学习创造有利条件,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1.合理利用场地
队伍组织与调动要在一定的场地中进行。场地大小应根据人数多少而定。一般而言,一个教学班至少要有相当于一个篮球场地大小的活动面积。为了方便队伍的整体调动,可将场地假定标出一定的标记。
线:有上、下、左、右边线。
点:有上中点、下中点、左中点、右中点、中点。
角:有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学生集合时,应按要求,排在适当位置(如图10-13所示)。
图10-13 假定标记
教师对场地规划后,在组织安排队伍时便不会出差错。比如:课开始时教师可以在上中心点或下中心点处集合,并面向场地内区域,有利于教师讲解示范。教师实施口令时也比较明确,如:一组到左上角集合,二组到右上角集合等指示性口令的发出便不会令学生产生位置矛盾。
2.教师的站位方式
在组织队伍调动时,教师的站位也是有要求的。现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最多的站位方式分为三角形站位、圆心站位、多列平行队伍中间站位、队伍调动过程中的随队站位、学生练习场域外指导站位及纠错保护站位等。无论采用哪种站位形式,最终目的就是要有利于教学实施。队伍调动时,教师应先走,然后再下达口令。
3.教师队伍调动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最常见的队伍调动方法是口令法。准确的口令法对学生快速理解有较大的帮助,这主要表现在口令的唯一性上,不能让学生产生误导或者是口令下达产生歧义。比如:在横队转为纵队时,老师可以下达“向右转—右转弯,齐步走—踏步走—立定—向后转”一系列口令来实现,假如场地允许,也可以直接下达向右转的口令,然后老师移动到队伍前面就可以了。
除口令调动法之外,在体育课堂中用得比较多的是标志物辅助调动队伍法和游戏音乐队伍调动法。前者指教师可以在场地上画标志线或放标志物,表明行动方向,使学生行进时能一目了然,迅速移动。例如:一路纵队蛇形行进时,教师站在排头位置,即可引导学生完成;也可以事先演示一遍,让学生明确方向、路线和要求,然后指挥学生进行队伍调动。后者是在队伍移动时采用游戏的形式,或者是配合音乐的节奏来完成队伍调动的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采用多样的队伍调动方式,不仅能够达到队伍调动的目的,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4.体育课堂教学队伍调动的基本要求
首先,体育课堂教学队伍的调动有利于学生练习。构成体育课堂教学队伍组织的因素包括队形、学生的站位、老师的站位、队伍的方向以及队伍调动路线。例如:初学健美操主要由老师领做,可采用半弧形学生交错站队形式;学习跨栏时学生应面对栏架站立,以提高观察效果;活动性游戏较多采用圆形队伍;等等。
其次,队伍调动时机要适合,动作要迅速。虽然体育课堂中的队伍调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队伍调动与练习时间存在反比关系,队伍调动越频繁,花费时间越多,那么学生练习的时间越少。体育课主要是一门以学生练习为主的课程。体育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队伍调动过多会影响练习的时间与连贯性,所以体育课堂队伍调动一定要适时,且不能重复调动。比如:教师讲解完后要求学生分散练习,之后又发现学生练习错误,结果全部集合整队再讲解,这样就是一种练习时间的浪费,是不合理的队伍调动。总之,教学队伍的合理安排与调动在体育课堂组织中占有重要比重,是课堂组织管理技能强弱的重要体现。一次课中队伍调动的次数不宜太多,时间也不宜太长,做到步调一致,调动合理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