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技能的运用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评课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就是对授课教师的课的分析要以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为基础,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依据,不带任何个人偏见,恰如其分地进行评价。实事求是就是不夹杂感情因素,不分厚薄亲疏,坚持用一把尺子,一个衡量标准。
2.坦率诚恳原则
一般说来,教师都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课做出客观的评价,提出指导性意见。所以评课人应及时地、坦率地同教师交换意见。所谓坦诚相待就是要开门见山,对课的优点一定要充分肯定,对存在的问题,看准了的,一定要明确指出,不能含糊其辞,一味地说“好、好、好,对、对、对”。对缺点和不足,不能顾及面子,遮遮掩掩,要直截了当地指出,成绩要说足,缺点和问题要找准,建议和措施要可行。评课时要考虑教师的心理承受力,对年长的教师和心理承受力弱的教师应含蓄、客气一些,对年轻而心理承受力强的教师可坦诚直言。评议要抢抓时机,听课后就评课,最长不能超过一周,相隔太长时间容易影响评课效果。
3.兼顾整体原则
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由若干部分组成。评课人应树立整体思想。在以往的评课分析课堂教学过程时常常会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只注意到一节课的整体分析,忽略对局部的分析。比如只分析课的结构而忽略教学方法分析。二是脱离整体孤立地对局部进行评价。比如孤立地评价教学手段而忽略教学效果。因此评课应注意整体意识;坚持在评课中,把点和面、局部与整体合结起来。整体性的原则还包括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评价一名教师的课,既要看听课情况,还要看平时的教学,既要看上课,也要看教学实效。要尽量避免看一两节课就给教师教学水平下结论的片面做法。要力争做到全面、客观、整体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
4.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实施,一是对授课者的激励,二是对参与听课的其他教师的激励。
对于授课者的激励主要是要善于抓住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的闪光点,以激励为主,不仅要时刻维护教师的教学自信,还要通过评课来帮助教师寻找自信、培养自信、强化自信,评课时要“优点谈足,缺点抓准”,要评出特色、点出创新。
5.重点突出原则
评课要根据课型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议。体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原则,在主要方面结合实际教学过程。次要方面宜简略说明,点到为止。不能够过多地要求细节问题,从而抑制了教师对教学个性的追求和教学创造力的发挥。评课还应做到语言简洁,观点鲜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6.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要求评价时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受评对象,做到“因课制宜”,因人而异。评课时,首先要看课型的差异,针对不同的课型,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不能用同一评价标准来评价不同课型的课;其次要看教师的差异,要考虑教师的阅历、教学经验、性格特点等个体因素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议;最后要看学生的差异。一般情况下,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形式的选择,是基于对学情的分析,也就是说,教师要依据他的教学对象去确立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形式,评价者应通过观摩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堂教学效果去评价,而不是根据自己或他人的教学经验去评价。
7.艺术性原则
艺术性原则就是面对个性不同的授课者,评课者采取的语气和评价策略要相应改变。评课的语言要做到简明易懂,避免晦涩生僻,语气要平和谦虚,应避免说教的口吻。评课还要注意人的心理变化,掌握评议尺寸。此外,评课者提出问题宜委婉含蓄,提出建议尽量使用商量的语气。评课者要以帮助、促进者的身份,站在授课者的角度来考虑、分析问题,用诚恳的态度提出中肯的意见,这样的评课才能使授课者和听课者都乐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