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技能的含义

一、肢体语言技能的含义

教学是一个教师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靠有声语言是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的,因此需要发挥肢体语言的辅助作用。尤其是在“动教”大于“说教”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离不开肢体语言,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等反馈信息可以通过学生的肢体语言来传递。教师必须随时用心观察学生肢体语言所反馈的信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对所教内容的接受情况和承受能力等,据此对教学内容、方法、运动负荷等进行适当调整。用手势、目光等进行教学调控可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因此,体育教师如何运用一举一动、一招一式组成的“肢体语言”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什么是“肢体语言”呢?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体态语言、非言语行为、可视语言,是经过肢体器官的动作或某一部分形态的变化来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一种形式,也就是利用人的身体动作将众多的信息输送给对方。它是肢体的一种外观形式,具有完全的可见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肢体语言有两个含义:一是恰当地运用好自身的肢体语言;二是及时准确地识别学生的肢体语言,动态调整教学方式。作为我们体育教师的一项专业技能而言,肢体语言技能是指在教学情境中体育教师为了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意或无意地表现出的体育教师特有的、针对学生而出现的、以服务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为目的的动作和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肢体语言技能的范围非常广泛,它既包含教师个体自身的动作,教师与学生之间空间位置的变换,还有凭借依附于身体的物体如哨子等单元而发出的动作。例如教师授课过程中眼睛的注视、环视,面部表情,配合言语使用的手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