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例解决

三、案例解决

通过对班级不同民族学生的情况进行摸底,初步采集数据,制定实施计划。第一,对学生的民族是否有自身的民族语言,有没有什么民族专有的特色等进行基本了解。第二,征集全体学生对开展此次主题班会的想法和建议。第三,制订出初步的主题班会方案,在班级中进行张贴,鼓励学生踊跃报名,设置不同的参与方式。最终班会以演示讲解、表演话剧、舞蹈、歌曲等多种参与方式进行开展。同时,班会开展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以理论依据为导向

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思想上的教育,教育要借助相关理论来进行。本次特色主题班会借鉴思政教育的理论,对学生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实践教育。亲身参与到活动中,远比观看带给学生的感受要多得多。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从心底认可自身的文化特色,弘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也会更强。

2.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

要想达到思政教育和民族教育相融合的目的,在活动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开展活动时要注意因材施教,最终达到举行一次主题班会,能使每一位学生得到感悟和成长。例如,在本次特色班会中,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比如外向的学生可以表演节目,内向的学生可以制作视频等。

3.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主题班会,制定好适合于本班级学生的活动计划

在班会开展过程中,首先将学生看作一个整体,没有民族之分。再让学生自行组成5—6人的参赛队,每个参赛队的学生基本都来自相同的民族,每个参赛队都用自己准备好的活动来展示各自的民族文化。并且班会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准备的方案不能难以开展和理解。在班会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中,可以引导各民族学生自行筹划相关活动,征集多种多样的节目形式,认真对待,督促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进来,达到全体教育的目的。

4.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切不可操之过急

各少数民族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征,在教学管理中,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渗入到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之中,不能想着一次主题班会就能彻底使学生的思想发生改变。虽然一次主题班会并不一定会看见实际效果,然而一次安排合理、具体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的开展一定会对学员的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所以要结合不同民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在今后的主题班会中慢慢引导,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慢慢渗透,使他们逐渐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最终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5.在班会开展期间,要注意避免存在的安全隐患

把班会上的每一个细节和紧急情况下的处理计划都考虑周全。主题活动可以不受限制,但是场地要避免存在安全隐患,要尽可能地在开放的地方进行。对学生提交的节目要事先进行审查,以避免出现一些具有危险性、低级趣味的节目。节目的内容要积极,要突出正面精神。同时,在活动期间,要对同学们进行安全管理,并在活动结束后,安排同学进行清洁和交还器材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