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简介

一、案例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构建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突出劳动教育的价值,提出了五育并举的相关要求,把“德智体美”扩展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彰显出党对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关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进一步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意见从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大、中、小学不同的学生和环境特点,高等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侧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注重培养大学生们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随着劳动教育在高等学校的实施和不断推进,目前仍然存在着对劳动教育认知不清、劳动意识不强、缺乏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开展形式单一、缺乏实施效果考核等问题。在劳动教育实施或者劳动教育认知中,作为个体的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范畴、价值、形式等的认知,以及具体劳动实践过程主观能动性在实施劳动教育的实效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理学部依托“锄禾筑梦”劳动育人工作室进行高校劳动教育实践,立足高校劳动教育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为核心理念,以塑造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培养劳动精神、培育劳动态度、锤炼劳动技能为主要任务,以活动模块化形式将劳动教育内容贯穿到学生人才培养各环节。目前开展的劳动教育实践主要以在校内开展为主,以校内劳动实践为载体推动劳动实践教育,以劳模进校园、身边的榜样、劳动技能展示等活动厚植劳动情怀,利用假期开展劳动实践我为父母做件事、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等来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培育公共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