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措施
案例中既有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又需通过长效的措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1.辅导员牵头班主任,立即找到小王,全面了解小王发表不当言论的情况。通过说服教育,谈心谈话,让其先删除朋友圈上的言论。舆情事件处理的前提就是要快,要以最快的速度将负面传播的影响降到最小,当务之急先删除不当言论,防止舆情的过度发酵和被恶意炒作。
2.由辅导员直接与培训机构联系,替学生做好未按时代课的解释说明工作,通过耐心的沟通交流,以争取获得对方的谅解,从而帮助学生消除“失信”顾虑。
3.分层次做好学生的关心关爱工作。家校联面,由班主任与家长取得沟通,介绍同学在校期间的正面表现和不足之处,与家长建立起定期沟通的机制,鼓励学生多与家长沟通,同时将学生取得的进步及时通报给家长,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学校层面,结合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加大资助力度,扩大学校勤工俭学岗位,在校园内建立起更加高效合理的资助体系。在制定疫情防控政策时,既要体现师生平等的一致性原则,也要精准施策,防止“一刀切”的管理措施。尤为关键的是,要重视与学生的密切联系,不能以文件贯彻文件,辅导员、班主任要深入一线向学生做好解释说明工作,最大限度地获得学生的支持,防止出现师生对立的情况。
学院层面,对到校外从事代课情况的学生要进行摸底排查,做到“心中有数”。如有安全隐患,要及时劝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顶层设计。对有家庭经济困难、学业问题、心理问题、突发情况的学生要重点关注和帮扶,“一生一档,一生一策”。意识形态教育要常抓不懈,拿出切合实际的具体方案,教育和引导学生不引发网络舆情,要对重点人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班级层面,强调主题教育,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融入集体,建立友情,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学风教育、意识形态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让学生在班集体中有朋友、有话说,使班集体成为大家相互“取暖”的地方。
宿舍层面,重视生活教育,从宿舍卫生到舍友关系,从共同努力到彼此提醒,从相互帮扶到建构友情,把对学生的引导教育落到宿舍阵地,将宿舍营造成一个有助于学习、生活和情绪的良好阵地。
4.分阶段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由于学生对校纪校规的认识不全面,首先潜移默化地加强校纪校规的教育,帮助学生成为一个遵法守纪的人,尤其是要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通过各种案例、主题教育让其认清舆情能够引发的不良影响。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督促其按照目标定期完成既定计划任务。帮助学生制定就业规划,明确大学毕业后是就业还是考研,确定后要督促其落实。
5.分重点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针对学生存在的经济困难情况,及时地帮助同学申请助学贷款、助学金,同时为其提供校园内的勤工俭学岗位,让其能够在校园内就能解决一定的经济问题。结合学生学业落下的情况,联合专业老师,对其进行学业帮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努力重点。依托班主任、学生干部,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关爱,让其在班级、宿舍中感受到温暖,引导其加入班级、学院的各种文艺活动,积极地融入群体生活中。结合其认知偏执的情况,帮助其联系学校心理健康中心,让他到心理健康中心担任志愿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学会心理调适,修正认知偏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