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实施步骤
第一部分(5分钟)
文稿如下:
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大家还记得《给妈妈洗脚》里面的小男孩尤浩然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则广告(播放视频)。
童年时与父母在一起的情景是不是悄然浮现在脑海里?小时候我们会帮妈妈洗脚,帮爸爸捶背,唱歌给爸爸听,跳舞给妈妈看。当妈妈把你哄得快睡着时,你总是喜欢搂着妈妈的脖子,轻声地说:“妈妈,等我长大了,我给你买高跟鞋,等我以后有钱了给你买大房子,妈妈我爱你。”
提问:大家还记得小时候是怎样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的吗?
分享:3位同学分享
总结:儿时的我们便是那么的勇敢和直接,心中充满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信誓旦旦将来定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第二部分(10分钟)
文稿如下:
其实在中国,早在元代,由郭居敬编录的《全相二十四孝诗歌选集》就描述了24位孝子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早已流传古今,每个故事都能感天动地。比如“亲尝汤药”中的主人公汉文帝刘恒,母亲卧病3年,汉文帝刘恒衣不解带,必亲尝母亲所服汤药,照顾母亲从不懈怠。再如:“恣蚊饱血”中的主人公吴猛,他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由于家中没有蚊帐,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唯恐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孝爱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它是一种理念与精神,是为人的立身之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大学生要积极学习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第三部分(20分钟)
实施过程文稿如下:
欣赏诗歌:木心《从前慢》PPT播放。
提问:这首诗歌表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总结: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被手机和网络消磨了太多了时光,我们已经习惯了“快生活”、短信息,我们的生活逐渐被互联网碎片化,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各种便捷快速的环境中慢慢遗忘了很多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便捷的信息交流却逐步疏远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师生互动:
大家远在他乡求学,一年能与父母见上几面?
多久与父母打一次电话?
不打电话的时候通过什么方式与父母联系?
当听到父母嘘寒问暖时,你是怎么回应的?
有没有对父母说过“谢谢你”“生日快乐”“我爱你”?
总结:平时与父母沟通都是使用手机,很多时候打电话就是几十秒,甚至只是一条几个字的短信或微信。加上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趋于含蓄,即使内心有很多话想对父母说,却怎么也说不出口。其实,我们的父母也在期盼能与子女多些沟通,多点情感的交流。他们的一句:今天吃的啥,饱含的是对你深深的思念,他们特别期待在你回答完“吃的啥”之后,能继续与他们说说你在学校的情况,说说你的心里话。
互动:中国古代就有鸿雁传书、鱼传尺素的说法。大家还知道哪些古人传递信息和情谊的说法?(比如:飞鸽传书、烽火通信、青鸟传书、风筝通信、灯塔、信号旗)
古人讲究“见字如面”,要表达的就是通过书信表达思念之情,通过书信直抒胸臆,今天我们也来提笔手书,通过书信,把我们平时羞于表达的感恩之情写于笔尖,让邮差带去我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简单介绍“家书”要求。
第四部分(10分钟)
文稿如下:
首先请有意愿的同学分享他的家书内容(1—2人)。
其次提问:问问同学们写信时的感受(2—3人)。
总结: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感恩父母的方式除了一封家书,还有很多,比如: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长才干,提升自我,让父母不再操心;比如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奖学金,通过勤工助学赚取生活费,为父母减轻经济压力;比如通过练就强健体魄、阳光的心态,让父母不再担心。
小爱爱父母,大爱爱国家,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因为是祖国为我们提供和平美好的生活环境,提供学习科学文化的平台,我们应当在感恩父母的同时也要由衷地感恩国家,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
请大家将家书装进信封,咱们一起去邮局邮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