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例思考

三、案例思考

高校教育既是国之大计,也是民之大事。研究生奖助体系与学生群体利益息息相关,学院学校在开展此项工作时除了要将具体工作做实做细,还建议着力思考以下几点。

第一,学院要及时反思回顾、追溯核查、整改落实研究生奖学金评审程序、是否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环节;学校要主动去扩大社会合作,去适应国家和社会需求,建立研究生经费多元化筹措机制。

第二,学院要向学生畅通渠道,及时取得双向联系,了解掌握、及时传达,做好疏通该生对学校、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审细则是否存在不清不实的疑惑,抑或是学院奖学金评审过程因具体实际问题而新产生的、新通过的具体加分实施细则不清等缘故。学校要搭建起与时俱进的培养成本核算机制,允许学费标准差异化和动态调整。

第三,学院要做实做细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摸清查实研究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关心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或痛点问题,及时给予治疗;在研究生招生、培养、资助等方面明确“导师第一责任人”制度和权利,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导师的育人作用;将“三助一辅”工作作为经济困难研究生获得资助的主要渠道。要教育引导研究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培育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大志向、大情怀。

第四,学院在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下,要重新思考,站在全面发展的00后学生的视角来思考:随着研究生的规模越来越大,研究生奖学金占比越来越高,学生在面对论文“内卷”、证书“内卷”、奖学金“内卷”等等新形势新挑战的压力下,学院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看待学术与实践、学术与生活、学术与就业,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业余时间去处理好实践学术、实践与生活、实践与就业等方面的多重关系,从而充实地利用好当下、此在,更好走向未来?我们要与时俱进,应加强: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积极探索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的培养模式与资助模式;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切实把资助教育、励志教育全面纳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要发挥研究生导师、辅导员的育人功能,推动学术育人、实践育人相结合的新理念,建设全要素协同的资助育人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