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简介

一、案例简介

晓晓(化名),女,大学三年级本科生,自入学以来因心理疾病多次请假外出就医。2022年6月底申请课程缓考,并请假回家,于2022年9月开学后委托同班同学学校规定办理了正式休学手续。该生自2022年6月离校后一直在家乡治疗,未返校。

2022年10月25日17时30分许,新浪微博出现“××大学××学院大三学生晓晓涉嫌诈骗10余万元”的帖子,直接显示晓晓所在学校、学院及就读专业。该帖子称“晓晓涉嫌网络诈骗10余万元,受害者曾主动与其沟通退钱事宜未果,反而遭到其辱骂,受害者们已报警,现要求学校督促晓晓主动还钱”。随后微博评论区出现多条跟帖,其中一条要求晓晓所在学院的辅导员出面回应此事,否则将“利用互联网舆论,维护自己利益”。因涉及“知名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网络诈骗”等敏感词语,该帖子一经发布,热度迅速上升,评论区出现大量跟帖,很多涉及对当事人和学校的恶意攻击。

经学校宣传部门研判,该帖子有可能引发舆情危机,要求学院及时处理。在接到学校宣传部指令后,学院第一时间启动学生工作危机处置预案。学院党委书记第一时间组织副书记、辅导员及班主任成立工作专班,细化工作方案与分工。由工作组成员分别与微博发帖人、学生家长及学生本人进行沟通。经了解,晓晓在休学期间利用网络平台与一名画师合作开发、销售动漫周边文创产品,在交易过程中因与画师合作关系中断而引发经济纠纷。晓晓与买家在纠纷处理过中均存在过激言论,也存在收到买家货款、未及时发货的情况。因受到此事件刺激,晓晓病情加重,表现出易激怒、睡眠及饮食障碍、情绪失控等病症。学院工作组与家长反复沟通,说服家长主动配合,尽快通过网络平台退还买家货款,并建议在必要时通过司法途径处理名誉权损害纠纷。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微博发帖者表示谅解,并删除了帖子。晓晓病情逐渐好转,目前仍在休学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