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验启示
1.深入寝室细微观察,及时化解潜在矛盾
当前大学生因家庭背景、个性特点、生活习惯等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困难问题,再加上虚拟网络人际交往盛行,造成一些学生适应性较差,人际交往技能缺乏,处理问题能力欠缺,形成自我封闭的性格。此类问题需注重四个方面:一是指导制定《寝室公约》,商定寝室纪律;二是加强学生情商的培养教育,懂得与人分享合作,和谐相处;三是加强沟通,提高交往技能;四是通过主题班会、团队辅导、文体活动引导学生建立温暖团结的班集体、寝室集体,深入学生,指导启发学生自主化解矛盾,将工作做在平时,渗透在点滴。
2.留意心理失衡学生,综合研判辅导解困
随着社会变迁过快、生活方式和观念日益更新、价值多元化趋向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部分学生自我认知不准,心理调适能力不足,从而引发极端案件。当“本我”与“超我”使劲拉扯,“自我”无法做到有效平衡,我们内心就充满冲突感。有自我与环境的“冲突感”、自我付出与实际获得的“冲突感”、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感”三种类型。辅导员应第一时间介入、引导学生,运用心理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精准研判,施加正确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同时需引导学生:一是做好期望值管理;二是积累生活中的小美好,远离“丧”文化,内心冲突感强烈的人,也是缺乏热爱生活的能力的人;三是训练幸福感,幸福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幸福感是可以主动获得的,也可以通过自我训练实现强化。
3.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才是最正确的事情
面对学生心理疾病,需把握四个方面:一是“问题在疾病”,应尽快安排督促学生到正规专门医疗机构治疗;二是“关键在早知”,早知道,早关注,早预防;三是“重点在统筹”,协助配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门医疗机构,处理好各项事宜;四是“成功在治疗”,引导学生正视药物治疗,督促学生按时服药,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