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

宿舍区域已经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伴随着大学生学习生活时间安排的自主化,很多大学生上课和课后生活都会以宿舍为单位进行,而宿舍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友爱也成为影响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通过以上的案例详情,我们发现:

其一,小王和小段的矛盾是女生之间的矛盾。女孩子心思较男孩子来说比较细腻,也比较敏感。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和一个动作有时候都避免不了她们在内心进行“加工”和放大,因此也很容易导致较小的矛盾堆积得比较大,常常认为跟对方的矛盾无法调和与解决,遇到矛盾冲突,首先想到的是只有离开或者避而不见才能解决问题。

其二,小王上大学时仅有14岁,心理成熟度和心理年龄跟班级的其他同学差异明显。小王由于年龄小,父母在其读高中的时候在学校旁边给她租了房子,没有住宿舍的经历,因此习惯了一个人住宿,没人打扰。也因为年龄小,小王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和关心,在谈话中也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意识。

其三,小段的自尊心比较强,对别人对自己的意见比较敏感,听到别人说自己的不好或者提意见就觉得别人应该是在针对自己。所以,在与小王有矛盾的时候,内心会有很多联想,让自己不安和压抑。

其四,小王和小段都是00后,成长在社交媒体和电子网络高度发展的时代,习惯了线上沟通。小王在认为小段“打扰”了自己的情况下,没有直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而是通过QQ与小段再三反馈和沟通,这样的沟通方式存在的弊端就是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看到会有不用的感受,更容易引起矛盾和误解。

从整件事情的调节过程来看,我们对影响宿舍关系的因素做了如下总结:

一是年龄差异。大学生的年龄一般为18—22周岁之间,基本上都已经成年。但是如果同宿舍间舍员的年龄差较大,且还存在未成年的学生,学生从想法到行为的差异就会比较大,生活在同一个宿舍更容易引起摩擦和矛盾。

二是成长环境不同。大学生来自全国不同省份不同地区,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也不一样,学生的成长环境对其性格的影响也不同。而且这种影响是长时间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最终呈现的一个综合效果,短时间内较难改变。

三是学生适应能力不同。学生到大学读书,第一次离家远离父母,适应能力强的学生能较快地适应群体生活,与同学相处融洽,适应能力弱的学生即使在大学已经学习生活两三年依旧难以习惯和适应群体生活。

四是学生沟通方式不同。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学生在信息沟通上可选择的方式更多,他们能熟练地运用各种聊天软件,但是面对面沟通的意愿和能力却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