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例思考

三、案例思考

通过对案例本身的延伸思考,归纳得出一些经验启示:一方面,奖助学金的评选不仅仅要解决学生物质上的困难,更应该进一步解决学生精神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奖助学金评定是开展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所在,应该尽可能挖掘奖助学金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我国奖助体系从建立至今逐渐完善,我校的奖助体系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类目丰富,呈现出纵横向结合且网络式覆盖的特点,越来越能够为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提供全面性保障。在学生申请奖助学金的基本条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奖助评定的基础是基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包括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校纪校规、无违法违纪行为、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德育绩点达到相应奖助学金要求、未恶意欠缴学费等内容,在这些基本条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一些内容,这也从本质上说明,开展学生的奖助学金评定工作,实质上是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物质奖励和扶持帮助是直接表现,精神鼓励和教育引导是本质要求。

在奖助学金的评定过程中,要积极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思想,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在正确观念的指引下,才会产生正确的行为。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具备社会属性的人。高校培养学生,都是要输送到社会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的,我们要能够保证我们输送到社会的螺丝钉是崭新的、牢固的,而不是松弛的、锈迹斑斑的。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备社会属性的人,高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不可磨灭的功劳,学生培养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塑造学生思想、行为的重要一环,奖助学金评定工作的开展,可以折射出学生身上很多真实的、隐蔽的、深刻的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掉,引导学生在这个工作中学会什么是集体意识、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和谐有序,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其次,帮助学生提升道德素养,培养其科学的消费观念。以奖助学金评定为依托积极开展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道德观教育,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方面增强学生的社会属性以及提升其社会功能,使学生在学校内有所收获,在社会中有所发挥。在奖助学金评定工作中,面临最大的一个考验就是参评人数是多于奖助名额的,总会有人评上和有人评不上,不同的奖项和不同的资助类别,除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还考虑班级其他人的实际困难,应该如何去权衡,应该如何去取舍。以后走入社会,走入工作单位,类似的事情还会很多,应该如何树立自己的道德观念,引导自己做出有道德的行为,利于自己、利于他人、利于集体,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学生所在组织的发展甚至是社会的发展。那么,面对学生的物质支持,比较直接的是针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培养,不攀比、不盲从,合理分配自己的资金,有规划地用于学习和生活,这对以后成家立业有促进作用。当个体本身发展协调、群体之间发展和谐,整个社会运转才会更加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