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案例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到,“既要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依法构建良好网络秩序,这有利于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种类繁多的社交平台已经扩展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这本应该是时代进步的福音,但由于对网络言行的监管体制不够完善,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加之网络舆论“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等特点,管理难度较大,高校频繁发生网络舆情事件。这不仅为学生思想引领增加了难度,也给高校的和谐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本案例中,小华因缺乏正确的金钱观、是非观,一念之差做出了“拿取别人手机,欲占为己有”这一错误的行为。又因其法治观念淡薄,认为自己已主动归还手机,就不构成违法事实。因而在后续双方争论过程中,年轻气盛、拉不下面子的小华迟迟不肯诚恳道歉,甚至在一些细节上不断进行狡辩,继而导致对方女友一怒之下将其聊天记录和监控画面公布在校园社交平台上,引发此次舆情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该校园社交平台需凭借学生证本人认证方可进入,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因此辅导员未能及早发现这一舆情。幸而学生干部对舆情信息的采集和及时反馈,辅导员对事件第一时间处理,才避免引发更大的影响和危害。在事件处理过程中,辅导员第一时间联系当事人小华了解事情脉络,稳定学生情绪,防止事态进一步演变、恶化。在了解清楚概况后,上报学院党委副书记,决定启动舆情事件应急预案。首先,联系小华班主任,在其帮助下,依靠学院“四级联动”网格员队伍中的班干部、宿舍长,重点关注小华的心理状态和日常行为,预防学生因舆情事件导致心理过激,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其次,通过班主任和辅导员开展深入的谈心谈话。一是教育学生认识到其“拿取别人手机,欲占为己有”这一行为的错误性;二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金钱观。同时,联系另一方学生所在学院的辅导员,告知事情原委,约定双方面对面调解矛盾。经过双方辅导员的教育引导和调解后,双方达成了和解。小华认识到自己行为上的过错,书写了道歉信进行深刻的自我检讨,并向对方进行了诚恳道歉。对方撤销了发在社交平台的帖子和相关言论,也认识到可以采取更为合理的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对因此造成的其他负面影响表示歉意。鉴于小华错误行为这一客观事实,学院也对其做出处分决定。经过后续跟踪关注发现,小华将精力集中于学习和就业,最终考上了事业编制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