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

高校学生的就业,存在着客观的困难,克服困难的首要方法是从思想上扭转学生的就业观、择业观。在“引导和鼓励研究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的思想教育工作中,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理论和职业选择理论为指导思想,才能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高价值追求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其中包括人的个性发展。对于高校学生,学习是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是学生专业知识积累,培养个性、情趣、品味、特长等的重要阶段,也是个性发展与培育的重要节点。因此,大学生就业既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句点,也是其职业生涯的起点。这一阶段的就业指导与帮扶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高价值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肯定,其中包括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最终是要落实到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中去。因此,大学生就业工作应该将学生的职业选择与个性发展问题联系起来,“以人为本,尊重个性”才能真正成就学生的美好愿望与幸福生活

如果学生的就业意向是向往城市的、向往国家体制的、向往高薪的,那么如何从“个性发展”的角度来扭转学生的就业观,引导学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小丁的案例为这一问题提供了例证,更加坚定了“以人为本,尊重个性”的就业指导观。

特岗教师的工作往往设在边疆偏远地区,条件相对艰苦,但是岗位相对稳定,并且对于研究生可以免笔试,直接进入面试。从小丁的背景来看,特岗教师十分适合他。对于小丁而言:①特岗教师的工作地点与老庄思想中的“逍遥之地”相联系,以学生挚爱的东西引导他,能够引起他的共情与向往。事实证明,小丁认为他说工作的地方是真正的大山,但是自己却甘之如饴,欣然自得。②以家庭责任、父母养育艰辛教育他,告知在现在的社会中如果没有工作,就无法保障基本的生活,更无法偿还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小丁是善良、懂得感恩之人,不愿与人交往,其实是他不愿打扰、麻烦别人的潜在心理的体现。③为其提供说课教案模板,撰写方法,面试技巧等,打消学生畏怯、畏难的顾虑,增强学生求职的信心。后来,小丁根据我的方法成功获得了当年特岗教师的机会,成功成为红河元阳的一名中学教师。两年后,在与小丁的电话中,他告知我,自己在真正的大山里工作,工资每月4000元,进出交通不便,但是自己很喜欢这份工作,自得其乐,闲暇之余仍然学习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