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例思考
经过班级、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的评选与审核,将各级各类奖助学金的申报材料报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最后把获得奖助的名单进行公示,根据结果,确定推荐2人获国家奖学金,2人获省政府奖学金,36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5人获省政府励志奖学金,270人获国家助学金,8人获云南师范大学校级助困奖学金,1人获应善良福利基金会助学金,1人获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校友——马如瑛、李凌奖学金,5人获红河助学金,所有资助资金均落实到学生个人。
强化业务学习,提高服务能力。通过坚持学文件、学法规,学各项资助政策,明确规范使用各项资助资金的政策标准、规范程序,要求工作务必做到及时高效、公开透明、应助尽助、应享尽享。
精确核查过程,规范管理流程。搞好学生资助工作,吃透政策是关键,识别准确是前提,核查精准是关键。坚持注重申请对象信息的准确性、材料的完整性和程序的规范性;严把资质审核关、实名公示关、资金发放关、档案管理关、监督检查关、宣传引导关,确保每个资助对象“个个有来历,人人有结果”。
提升管理效果,落实精准政策。坚持目标导向、责任导向、效果导向,注重工作程序,严把审核关口,紧扣各级各类学生资助制度以及学生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各类资助政策全覆盖不遗漏。对院内脱贫家庭、边缘易致贫家庭、脱贫不稳定家庭、低保、特困救助、孤儿、残疾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精准资助,实现不错一人,不漏一人。
加强过程监督,确保公平透明。对班级的监督检查情况主要包括学生资助工作小组建设情况;评审制度健全情况,政策宣传是否到位;是否建立健全学生资助工作档案,重点检查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工作开展情况;评审程序是否规范,是否严格遵照国家和学校规定的程序开展各项奖助学金的评审发放工作;对学生投诉和建议反馈是否及时,处理是否到位;是否及时、足额将各项奖助学金发放给学生,有无存在截留、挤占、挪用学生奖助资金或其他不按规定发放学生奖助学金现象,是否存在班主任或班干部从受奖助学生手中收受费用、财物等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