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例思考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安全篇,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包含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五大要素”。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五对关系”。涉及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水、粮食等“十多个领域”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十个坚持”要求。“五大要素”“五对关系”“十多个领域”和“十个坚持”从不同的角度对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了科学阐释,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缜密、宏大、发展、科学的体系,是高校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构筑国家安全牢固防线的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在大学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要求,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将有效增强和提升过敏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推动在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使经济社会更为安全发展、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以及党和国家的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中国的边疆地区则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在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往今来,历朝历代莫不重视边疆问题的研究和边疆治理。近代以来,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和边疆问题的凸显,边疆安全问题的研究更加受到重视。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长期以来,依托特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西南边疆的问题也值得深入研究。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尤其是在全媒体时代,西方反华势力利用各种途径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渗透,妄图使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变色、变质。在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这种形势尤为严峻。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总体安全观教育迫在眉睫。对大学生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是关乎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长远问题,是关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基础性问题,是关乎边疆民族地区长治久安的关键性问题,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问题。因此,对全媒体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注释】
[1]本文系2022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教师类项目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