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存在的问题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国家助学金宣传工作不完善

现今,国家助学金旨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资助标准分为两种:国家一等助学金每年每人3600元,国家二等助学金每人每年2600元。

尽管辅导员班主任和班委三方都在入学之初进行了一定的宣传和介绍,学生们也进行了一定的学习,但是某些学生仍然存在对国家助学金政策认识不清、只留有一个模糊概念、获助的目的不明确等问题。助学金育人导向功能并没有深入人心和得到充分发挥,国家助学金没有真正实现它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激励的功能。

2.对家庭贫困学生的认定存在困难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国家助学金在每年10月进行申请和评选,而这个时候距离大一新生进入学校的时间还不满一个月,班主任、辅导员老师与学生彼此之间均未进行深入了解,同学间也互不熟悉,对于彼此的家庭情况更是知之甚少。为了顺利推进国家助学金的评定工作,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民主评议小组只能凭借学生上交的《国家助学金申请表》、手写的贫困认定申请书及证明材料来了解班级里学生的家庭情况,再依据国家助学金的评选条件,对递交申请书的同学划分贫困等级,以此来决定学生所能申请到的助学金金额。因为仅以学生个人所提交的书面材料作为评选依据,就有可能导致评选结果有偏差,与实际情况并不符合,难以使国家助学金发挥其真正作用。

除此之外,城市户籍学生的评选较之农村户籍的学生来说显得困难得多,因为二者界定贫困与否的认知标准不同,所依据的硬件条件也不同,无形中给贫困认定工作增加了难度。因为学院给每个班分配的名额远少于参与贫困认定的学生数量,所以能享受到国家帮扶的学生需得经过一定的筛选,方能产生。我校招生生源大多来自于农村地区,家里的经济情况普遍较差,当申请国家助学金的学生数量较多时,仅凭单一的书面材料难以做出准确抉择。

3.个别学生性格内向,不愿吐露家庭贫困境况

在国家助学金评选过程中,民主评议小组只能把班级学生递交的书面材料作为评选依据,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愿向别人透露自己家庭的真实情况,自尊心较强,隐瞒了自己需要申请国家助学金的心愿,没有递交贫困认定的相关材料,导致了漏评情况的出现,这使国家助学金难以发挥其真正效用。

4.对受助学生并未严格进行监督和管理

有些学生虚假报送家庭经济情况,获得国家助学金后,生活铺张浪费,过度娱乐,购买奢侈品,违背了国家助学金育人功效和实施的初衷,在学生中引起了恶劣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