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落实“双创”教育的瓶颈
1.中职学校“双创”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
在创新创业大环境的推动下,各类学校均有效并迅速开展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打造,在此基础上还将创新创业纳入课程体系中,但大多数的中职学校推动“双创”理念相对滞后。就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中职学校目前所拥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创新创业教育趋势发展的需求。
同时,中职学校因双创教育的开展起步较晚,没有形成成熟的教学体系,导致中职学校的教师接收并接触到关于双创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在完成“双师型”教师的转变存在困难,因而导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专业教师的双创意识淡薄,不能精准有效地在课堂中灌输创新创业的理念和思路[1]。
2.中职学校教师的培训资源有限
教师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是中职学校生存和发展不可忽视的前提所在。教师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是学校开展创新创业相关活动的有力保障。依托各类培训资源平台,大部分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参与行业企业培训有一定的难度和局限性。具体表现为中职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少、难度大、专业不对口、下放到中职学校的培训名额有限,再加上本校培训经费有限等问题都导致了中职教师不能“走出去,引进来”。与此同时,缺乏同行业的经验交流,不能系统正规地接受创新创业的相关培训,课堂教学中双创理念流于形式,甚至容易被忽视。
3.过分依赖本土老牌企业的用人需求
在校企合作、学徒制、订单班的培养模式下,一些中职学校过分依赖本土老牌企业的用人需求。具体来讲,因地域特色和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一些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支柱型产业是有限的,所延伸涉及的行业企业也是有限的,在本土企业生存现状的考验下,中职学校目光聚焦的企业数量少,从而导致本土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立均围绕本土有限的企业资源,培养模式单一化,培养路径框架化。同时,本土老牌企业用人需求有限,使得同专业的人才数量饱和,同类岗位竞争人数增加,学生就业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就业压力也会随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