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一、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技工院校的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是以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为出发点的。所以,技工院校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把学生教育成综合能力过硬的人才,最终培养出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双高的初级、中级专业人才,以便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要求,胜任岗位的要求,在生产、技术这些一线岗位上做出更大的成绩和贡献。

1.“一体化”教学模式适应技工院校的学习现状。目前,技工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存在基础较差的问题。所以,对于传统的单纯讲解抽象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差,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高,甚至部分学生出现抵触情绪。理论课教学效果差也直接影响技能课的教学,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过关,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比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改善专业理论教学的不足。例如,“一体化”教学的教案旨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会加强示范,也会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技能,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来掌握理论知识,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氛围变得活跃之后,整个教学活动会变得更加灵活。

2.“一体化”教学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于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师的教学任务变得更重,理论课的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具备与之相关的实际操作经验;技能课的教师要具备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结合的能力。总而言之,“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所以,教师要依据自身情况,强化弱势环节,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这些要求一定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但是会让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锻炼,促使教师深入钻研教学内容,进而提升教学水平。

3.“一体化”教学能够实现“教、学、做”合一。“一体化”教学能够让“教、学、做”成为一件事,而不是传统教育的三者拆分。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消化才会更深刻,理论知识扎实也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化,实行“一体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学习的效果会更好,所培养出的人才也具有丰厚的理论知识、技能也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