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究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机电专业理念
为贯彻创新能力培养新目标,教师必须在教学理念上加以创新,改变传统应试思想,规避以往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全新教学思想,尊重学生在机电领域的个体发展需求。首先,教师应该充分考虑机电行业人才素质要求,并根据市场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和完善,从而保证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更加贴近市场人才标准,保证机电专业教学更加高效。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需求。在具体实施教学方案规划设计时,应与学生做好沟通和交流工作,通过深入沟通和互动,了解学生具体学习需求。并根据学生机电专业思维基础、实践技能,合理对方案细则进行优化。同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构建更加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到机电领域自主创新活动当中[2]。
2.加强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创新
教师需要遵循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原则,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创新。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实践技能在学生机电领域的深入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块,保证各个模块教学课时安排合理,健全学生机电专业知识、技能体系。通常情况下,教师应该在课程体系中设计机电理论课程、实践作业生产课程、技术研发等相关课程。同时,除了丰富机电专业课程之外,教师还应该重视其他拓展课程、素质教育课程的合理安排,增设思政教育课程,优化英语学科,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从而保证机电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更加符合当前国家对机电专业人才提出的素质标准。
3.创新机电专业教学方法
学生对机电专业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是着创新性人才培养进程。因此,专业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具体兴趣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首先,为了方便学生深入理解抽象性的专业课程知识,教师不妨借助于多媒体这一辅助教学工具,构建机电专业课堂情境,方便学生通过直观观察和体验,掌握机电专业理论知识内涵。比如说,教师可以围绕某一机电专业概念、原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机电模型,从而将专业知识点以立体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其次,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应该积极设疑,并鼓励学生根据具体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从而掌握机电专业知识原理、技术规律,进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有效培养。同时,教师在进行机电专业课程教学时,应重视培养学生实践技能,通过项目实践教学法,实现学生机电领域创新意识和能力重点培养。比如说,教师可以根据当前机电市场先进的技术理念,布置实践课题,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通过具体的实践参与,掌握机电专业新技术,并刺激创新想法、思路的有效萌发。
4.拓展机电专业教学渠道和平台
教师若想全面提高学生机电创新能力,必须对教学渠道和平台进行扩展和创新。首先,教师可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限制,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学习平台。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自主搜集机电行业领域新理念、新项目,并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供知识基础和信息依据。同时,学校应该重视与机电企业建立有效合作,利用企业资金条件,成立校内机电专业创新实验室,丰富实验室条件,引进先进的机电设施,从而保证学生在优质的实验环境下,进行机电创新项目研发与实践。此外,企业可以适当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鼓励学生深入企业机电生产作业环境,让学生切实体验真实的机电操作环境,从而为创新想法、思路提供具体的可行性依据,保证学生的机电专业创新、实践能力更加有效[3]。
5.健全机电专业教学评价体系
机电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其所具有的技术性、实践性特征比较显著,因此,教师应在常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加以完善和创新,从而保证教学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求。首先,教师应该对评价理念进行创新,充分认识到机电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功能,重点关注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建设情况。同时,教师应该对评价指标进行完善和更新,不再单一关注学生的测试成绩,而是要综合学生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企业实训等方面的素质表现,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核,从而保证教学评价结果更加准确,符合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除此之外,教师应重视评价活动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建设,要求机电企业技术高层、学生能自主参与到评价活动当中。因为评价主体的不同,能够保证教学评价标准更加全面,评价结果也将更加准确。
6.重视机电专业教师素质建设
学校若顺利实现机电专业教学改革,实施创新性人才培养计划,就必须对校内教师资源进行建设和更新。首先,学校应重视引进高素质、创新性教师人才,从而为机电专业教师队伍注入全新活力,全面带动全体教师更新教学思想,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其次,学校应该从机电企业中合理引进机电技术人员,综合其专业素质考虑,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兼职教师,负责辅助校内教师完成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授课模式以及考核体系的完善与更新,从而实现机电专业课程改革。同时,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素质培训活动,针对当前国家对机电专业人才素质培养需求,渗透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要求专业教师通过教学研讨活动,分析和总结当前机电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创新和优化,保证教学环境符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求。除此之外,学校应该鼓励教师深入机电企业生产作业环境,通过观摩与体验,掌握当前先进的机电作业理念和技术手段,从而进一步优化课程资源,保证学生所接受到的专业知识更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为学生进行机电专业自主创新奠定良好的知识储备。
综上,为全面实现机电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学校应重视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从培养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渠道、评价体系以及师资素质等方面进行优化,全面培养机电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为机电行业提供更多的全能型创新型人才,促进我国机电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